第四十五回[第1页/共3页]
贾老夫人听了方道,“这也是正理。”又道,“若他不肯,也不必立即勉强,细细的把话说给他听,姑爷原也是个疼孩子的,若你说清了此中好处,他必是肯的。”
林夫人听了这话,脸上带了些恼色,“母亲,你说甚么呢。”贾老太太把手一摆,道,“你竟先别忙着恼,现在你也做了娘,莫非不晓得嫁女嫁高,娶妻取低这个事理。何况我们家娇养出来的女孩子,那里是普通人家扶养的起的。旁的不说,一年四时的衣裳头面,屋里的安排玩器,哪一项不年年抛费几千两银子去。原你父亲活着时,也有进士娘子来拜见,算来也是半只脚踏进官门的人了,可她们的穿戴打扮如何,莫非你是不晓得的?你忍心叫你一个金尊玉贵养大的女孩儿到头来,连金玉头面都打不起?”
林夫人道,“也一定都是如此,莫非科举出身的都是豪门不成,若真是如此,我当年也做不得探花娘子了。”
贾老夫人便道,“这话说的不对,我们母女两个暗里里说了然,林家那会子虽说已没了爵位,却仍旧还可可谓世家,何况半子那会子又年青就中了探花,前程不成限量。我这话摆在这里,若当时半子真是个一穷二白,毫无家世的穷举子,不但是我,就是你没了的父亲也必不肯把你这国公府的蜜斯许给他的。”
再者,细心想来,外孙女竟也再合适不过了:论身份,外孙女是林家的嫡长女,林家昔年也是侯门显宦,可称旧家勋贵之族,再者现在她父亲也还做着户部尚书,可谓是朝廷大员;论家学渊源,她爹当年也是端庄科举出身,探花之名究竟不是枉来的;论才学,不说旁的,在本身家中这些女孩儿没一个是比的过她的,若和旁人比起来,也只要赛过的;再论面貌,也是个绝色的,若论起来,也独占昔年蓉儿媳妇那样的倾城之貌能与之相类。如许看来,说不得外孙女能定如许一个出息。
宁王究竟是太上之子,这事儿天然绕不过太上去。听得此事,太上便传下谕来,说是定要为宁王选一个知书达理的旧家闺秀。皇后娘娘原是孝敬的,听了这谕只得召见诸勋贵家的女眷,果选了几个勋贵家的女孩子,谁知都不对劲,故而此事便一向拖了下来,至今也没个后话。
林夫人听得此话,那边敢承,“娘说的那里话,娘现在还为女儿,外孙女操心,真叫我无地自容了。”
只是,做王妃,就真的能叫女儿平生安然喜乐吗?
林夫人不知就里,听她这般说来,反倒想起一事来。原那日月朔诸诰命入宫朝贺,皇后娘娘特特留了她并其他几位诰命夫人说话,也有问到后代上头,只是皇子们尚小,宁王又比黛玉大出很多,林夫人一时竟也不敢想到此处。
故而在朝贺前,诸人都在宫门口等待之时,南安太妃便请了贾老太太到马车一叙,偶然中便提及了现在皇后娘娘正为宁王的婚姻大事犯愁。
说着又软言道,“我本想把两个玉儿拉拢在一起,只你不肯,我也晓得为着甚么原因。纵我们看宝玉百般好,万般好,究竟没有功名,你们天然看不入眼。可这位不一样,人家是皇室中人,圣上的同胞兄弟,又很得重用,天然也是配的起你们女儿的。”说到底,贾老夫人还是内心不痛快,便刺了这一句。
贾老夫人便道,“科举出身这是半子的想头,可你也想想,科举三年一次,能有多少未婚进士,又正巧与你女儿相配,哪有那般简朴。如有一个不好,就是毕生的事儿。何况我虽不大懂外头的事儿,昔年也听你父亲说过,普通进士选官,也要从七八品做起,这还算是好的,传闻另有一年半载不得实缺,无官无职的。纵幸运得了一官半职,如果留在都城,另有你们伉俪两个照顾着;如果放到内里去,你忍心叫一个从小娇生惯养的女孩儿到内里去受那风吹雨打。半子是男人,只知前程要紧,再想不到此处的,这事,只要做母亲的会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