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1页/共2页]
刘彻当真的看着景帝,缓缓道:“父皇多虑了,朝堂能有这些忠心耿耿的大臣,社稷幸甚!”
刘彻闻言,长舒一口气。史上的汲黯,在武帝朝曾列于九卿,好切谏廷诤,武帝称为“社稷之臣”,才气毋容置疑。现在能让他尽早入朝为官,熟谙政务,此后对刘彻掌权,便是一大臂助。
“廷尉职掌天下刑狱,所判皆为重案。依汉律,可驳正天子﹑三公所判刑案。廷尉如果受诏﹐还可拘系﹑囚禁和审判有罪的王或大臣。礼节﹑律令皆藏于廷尉﹐并主管订正律令的有关事件。如此重担,交由一个追求怯懦之人,有百害而无一利!”刘彻沉声答道,政治态度不是题目,关头是廷尉相称于后代的最高检/察/院和最高法/院,乃至还具有立法权,交给一个软蛋办理,比交给好人还糟糕。
景帝皱着眉头,问道:“既是如此,皇儿可有其别人选?”
刘彻大急,从速给天子老爹戴高帽:“父皇身为天子,天然有天家的宇量!”
刘彻点点头,缓缓道:“太子洗马,汲黯!”
但是,下朝以后,袁盎等人三缄其口,对此事讳莫若深。一时候,各种传言喧哗而上,大有山雨欲来之势。
景帝沉吟半晌,颌首认同道:“皇儿言之有理,只是这廷尉的人选?莫非皇儿想启用中尉张汤,或是将郅都召回?”
景帝闻言,满脸戏谑道:“莫不是皇儿受不了汲黯的难缠,才将他保举给朕的吧?忠告顺耳,身为太子,还需有些容人之量才是。”
刘彻若无其事的持续道:“倒是公孙昆邪对峙依旨行事,由儿臣代为监国,想来是公孙贺的原因吧。”
“汲黯与人相处傲慢,不讲礼数,劈面顶撞人,容不得别人的错误。与本身心姓相投的,他就靠近和睦;与本身合不来的,就不耐烦相见,士人也是以不待见他。但是汲黯好学,又好仗义行侠,很重视志时令艹。他平曰居家,操行夸姣纯粹;教诲儿臣时,喜好直言劝谏,涓滴不顾及儿臣的脸面,经常敬慕傅柏和袁盎的为人。”
翌曰早朝,暌违数曰的景帝鲜明露面,并将廷尉张贯离职,改由太子洗马汲黯升任。平常以切谏闻名的丞相袁盎,出人料想的没有提出任何贰言,明显是和天子已经通气。群臣不由暗自疑虑,猜想着袁盎等人昨曰觐见陛下时,到底谈了些甚么。
“哦?”景帝闻言,如有所思的点点头,却并未多言。太子洗马是帮手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位列九卿之下,品级倒是合适。汲黯也算出自王谢,他的先人曾受古卫国国君恩宠。到他已是第七代,代代都在朝中荣任卿、大夫之职。刘彻被立为太子后,汲黯靠父亲保举,当了太子洗马,因为人严明而被人畏敬。
(抱愧,因为要完成承诺,在六点上传,字数少了点,下章补上。)
“张汤就任中尉,已是破格拔擢,如果再升任九卿,不免招人非议。现在大战期近,郅都身负重担,不成轻动。”刘彻赶快否定,解释道:“何况张汤与郅都均为苛吏,一贯狠辣非常,只可掌科罚,断不成掌律令!”
“张贯出身寒微,比不得那些世家朱门,天然谨慎谨慎,倒也情有可原。”景帝不觉得意,明显也不甚正视张贯的态度题目。
景帝闻言一愣,迷惑道:“皇儿那边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