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七章 行路读书[第1页/共3页]
廷尉府和大农府则公布呼应的律法和政令,且垂为定制,供先人依循。
不幸天下父母心,宁肯倾尽家财,殚精竭虑,也要为自家孩子追求最好的前程。
苏冀此时捧着的,恰是重新华书局采办的汉学书册,乃是官办预学通用的文史课本。
当年,那些被汉军擒拿的精绝夫子,被绑在木架上,立于道边示众,身后仍暴尸旬日。
阿苏谢去岁倾尽家财,在塬南邑购买了套小宅院,一家四口皆已册籍,今岁仲春,官学复馆讲课,招收重生,他虚年七岁的小儿子已然入读蒙学。
官道上,驼铃生生,商队络绎不断。
阿苏谢是甚么跟脚?
阿苏谢乃四周小巧之人,办事又利落,深得总掌事看重,且他是因功归化之人,本身已为汉民,其亲眷要“依亲归化”相对轻易,故总掌事向官府为他申请到三个依亲归化的名额。
行万里路,可读百卷书,待得他日返归,当已有所小成。
他本是西域精绝国的贩子,数年前恰是在这处官道上,他向汉军揭露有精绝夫子暗害逃窜,故得了重赏,且例外得了归化名额,册入汉籍。
读书识字就管饭,谁特么还蠢到沦为寇匪?
阿苏谢明白,匠工理学乃是培养各种工匠乃至匠师的学府,故公府极其看重,择取的学子首重忠君爱国,对外族极度的架空。
阿苏谢为购买宅邸已破钞不菲,没体例送宗子入营工商学就读,当今只能带着他,持续替兰姿商团卖力,一来多挣些财帛,看甚么时候能攒足学赀,二来若苏冀也入了总掌事的眼,指不定也能晋个掌事,得着学习学习的机遇。
阿苏谢毫不踌躇的将这三个归化名额用在老婆和两个儿子身上,将他们接入汉境居住。
虽说当今大汉的适龄孩童皆可入官学就读,然年事偏大者,终归没赶上官学大兴,朝廷和各地官府皆在鼓励百姓识字识数,多有开设甚么扫盲班,遣教书先生为有闲暇且成心学习的百姓讲课,不但分文不取,且还管饭。
阿苏谢也是舍得在两个儿子身上花消,从蒙学到预学的课本,足足买了百余本,非止售价昂贵的文史课本,便连相对较贵的理工课本也尽数买全了。
大汉提高官学已近十五载,整整一代人自出世至成丁,皆是接管官学教诲,且是近乎免费的制式教诲,且不谈学问,单论对汉民族的认同感,必是远超其祖辈父辈的,盖因他们糊口在大汉横压万邦的恢弘年代。
“真是感激那些笨拙的家伙!”
兰姿外贸,主营大汉与安眠互市货色,品项虽有较大限定,却皆是利润极高的豪侈品项,故赢利颇丰,源源不断的向大农府交纳高额商税,故官府依着章程,每岁皆可赐与该商团呼应数量的归化名额,供其归化外籍的掌事或匠师,申报并通过官府核鉴者便可册籍。
昔年父亲为餬口计,领驼队在内行商,来往于汉都长安和大夏都城蓝市城之间,唯有半途路过精绝城时,才会顺带归家看望,却也多是住不了几日,便又方法着驼队重新出发。
宗子苏冀虽是聪明,然去岁刚迁来汉境,不但难以通过匠工理学的思惟检查,且其长相异于平常汉人,饶是幸运退学,只怕也遭同窗架空。
苏博,这是阿苏谢特地请总掌事为自家小儿子改的汉名,希冀他将来成为博学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