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六章 离京赴任[第3页/共4页]
这是人道,免不得的。
封疆大吏,且刚得天子赞美,又在相府有人脉,现下向公府要人,公府自是要挑最好的待诏秀才。
各郡生长程度有所分歧,郡内各县亦如是,不管甚么年代都是制止不了,为政者只能极力而为,稍作均衡。
“唉,待得京南铁路铺延至汝南郡,就没这般折腾了。”
吴房县令秩俸六百石,县丞秩俸则为三百石,实在是不低的。
庄氏虽是乡里富户,阿父舍得在“光宗耀祖”的儿子身上花消,可他身为人子,倒是执意不受的,还是坐着驿站马车进京。
汝南太守也是京官外放,曾官居丞相长史,故对此极其正视。
当然,如果施礼过量太重,比方背着大量货色的商贾,票价就得分外增加了,货色实在超出太多者,乃至没法搭搭客运列车,免得商贾将载客列车硬生生当作自家的货车。
咱有不是后娘养的,凭啥甚么好处都教平舆县拿去了?
不必畜力,只烧些石炭,就能将数万钧的货色或上千搭客在短短三白天,运送到两千里外,过往是想都不敢想的。
虽说每日从塬南邑和宛城相向发车的,仅止一列,沿线地区的百姓们还是欢乐的,多等些时候没甚么,好歹比马车省钱啊。
既要能帮手县令兴建船埠和办理船运,又不能过分恃才傲物,得懂宦海伦理,谨守分际,别整天想着抢班夺权,企图架空县令。
半途放弃,不肯咬牙拼搏,总归难以位列公卿。
汝南太守虽是意气风发,却未对劲失色,心知现任的吴房县令没读过“新学”,勤恳不足,矫捷不敷,恰逢县丞出缺,便是特地请公府外放,帮着挑个刚才适所。
汝南太守特地伶仃访问他,聊了小半日,觉着此子甚是合意,便是复禀公府,欣然应下。
大汉当今商贸昌隆,货运繁忙,汝南西边的南阳郡又是产业重镇,货色吞吐量极大,使得平舆县的水陆船埠日渐不堪重负,装卸货色的船舶皆要等候好久,才得以泊岸。
汽笛鸣响,火车缓缓驶出站台,往东南驶去。
便连跟脚硬实的张骞和桑弘羊等人,昔年也都曾外放历练,只不过起点甚高,得牧守一方。
票价昂贵,乃是朝廷普惠万民的善政,可不是随便教商贾投机占便宜的。
庄葱奇亦是心知肚明,故在志气满满之余,也是戒慎惊骇,不敢对劲失色。
二者,任内如果有所建立,此后指不定能更进一步,迁调都城,到中心府署任官。
尤是吃水深的中大型货船,若随便找片滩涂地装卸货色,极易停顿甚或触礁。
火车头安装的蒸汽轮机虽已大幅改进,行驶速率还是不快,若不算泊车补煤加水的时候,空车每个时候仍只能行驶戋戋百余里。
中原百姓,自古有种朴素而独特的地区认识,山东山西,水南水北,饶是只隔了处水洼的两个小村落,也要唤作洼上村和洼下村。
只不过,他要到汝南郡到差,故到得南阳宛城,尚得转乘驿车,先到汝南郡治平舆县,入郡府册簿注记,再乘船度过汝水,到达吴房县府就任县丞之职。
实在风景啊!
庄葱奇年事不大,然国考优良,公府再三评鉴后,更觉他出身经历合宜,才学品性也属上佳,故是荐予汝南太守。
若部下皆是蠢材,倒是不必妒嫉顾忌了,可想有所建立,难不成要事必躬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