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军中有什么职位?[第5页/共6页]
书佐主理:文书的佐官『制,州郡门下及诸曹皆有书佐,在外由州郡长官自行辟除。书佐除诸曹外,因属州郡长官靠近属吏,故又称门下书佐。
汉朝军职:伍长-什长-都伯-百人将-牙门将、骑督、部曲督等-别部司马(军司马)-都尉(骑都尉)-校尉(但五校几近成清贵武职,偏文)-中郎将(五官、左、右、虎贲中郎将类同五校)-裨将军-偏将军-杂号将军(裨将军、偏将军应当就是杂号将军之末,但与别的两字将军职位有别)-四征、四镇、前后摆布将军-卫将军-骠骑、车骑将军-大将军
建武将军:曹魏置,第五品。
前护军:魏及蜀皆置护军,唯蜀护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护军。
议郎:郎中令的属官,为郎官中职位较高者,秩六百石,掌参谋应对,无常员,三国沿置。
立节中郎将:三国吴置。陆抗任是职。
谏议大夫:秦时,郎中令属官有大夫,掌群情、参谋、应对。汉武帝置谏大夫,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秩比六百石。魏蜀有置,吴无考。
侍中:秦时始置,为丞相的属官,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顾问天子平常糊口等事。
宗正:秦时始置,王莽称宗伯,东汉复称宗正,掌管皇族与外戚事件。两汉皆以刘姓宗室充当。九卿之一。
劝学处置: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处置史多少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劝学处置,为州之学官,职位略次于典学处置。
尚书令史:西汉尚书郎下有令史,东汉增至十八人,秩二百石,分属六曹,主誊写文书。魏时为第八品。
前智囊:东汉始有智囊之名。分前后摆布中之名,第五品。
执金吾:秦时称中尉,汉武帝改名为执金吾。王莽称奋武,东汉复称执金吾。曹魏先称中尉,黄初元年改名为执金吾,掌管宫外巡卫。卫尉巡行宫中,执金吾则徼偱京师。天子出行,执金吾为先导。“吾”当御讲。
武卫将军:魏置,第四品。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成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兵。吴亦置,典宿卫。
夏官》记有虎贲氏,掌王出入仪卫。汉平帝元始元年改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统领。秩比二千石。
廷尉:秦时始置,汉景帝改名为大理,自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构造。“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直而平,故觉得号。廷尉的属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监,成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记室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武卫都尉:三国吴置,孙桓、孙峻曾任。
司隶校尉:汉武帝始置,卖力督率都城徒隶,处置查捕奸邪和罪犯,简称司隶。刘备在蜀称帝时以张飞为司隶校尉。
师友处置:汉制,刺史州牧的属官有处置史,分为别驾、治中、簿曹、兵曹处置等。汉末或置师友处置,仅为名誉职位,无牢固职守。
中常侍:秦时始置,东汉时由寺人担负,掌管文书和传达诏令,权力极大。
领军:是中领军或领军将军的简称。曹操为丞相时置,掌禁兵。
屯骑校尉:汉武帝时始置,掌骑士,东汉改骁骑,后复置,掌宿卫兵。魏沿置,秩比二千石,第四品,附属中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