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赵家前缘[第1页/共2页]
三皇子已短命,太子比二皇子年长很多,再然后便是四皇子姜询。
她不明白,这后宫缺的向来都不是少年英才。
“现在,京中情势变幻莫测,姜询已被太子和二皇子推到了明面,你迟早都要做出决定。”
天子强大时,做一个彻头彻尾的保皇党,不参与任何皇子的夺嫡权势,无可厚非。
如赵国公一党的中立派,被牵涉此中是迟早的事。
“迟副使,在青州便有才名,上善书院的山长是他的恩师,手札于我没少夸奖。再者,此子也是四殿下的老友,以四殿下的品性,想来不会交友甚么无德之辈。”
宁安本也没多想,听赵国公如此一提,才想起从那以后,仿佛姜询就更加奸刁,垂垂地在宫中也有了不学无术的名声......
“我看了他的书册,竟然备了两份,一份胡乱涂抹,一份笔迹工致,不但记了我所言,还附上了本身的观点和题目。”
和孜孜不倦的二皇子比拟,四皇子就是一块脾气恶劣的朽木。
最后说白了,还是两个字,随缘。
最后,姜询撩开衣袍,对着赵国公行了见师之礼,“先生大恩,门生长生难忘。”
二皇子将对太子的不满全数加诸在姜询的身上,日日刁难,长此以往,便是姜询故意向学,也只会被这些肮脏之事淹没。
“我晓得,这么多年,你暗中对四侄子多有照拂。”宁安开口,将赵国公飘远的思路招了返来。
但宁安信赖本身的夫君,看人毫不会错,既然迟早自家都要站在四皇子身后,那不如通过女儿的手,先向四皇子结下一段良缘。
“莫非我让茹儿去拉拢,便就能成?若那状元郎真如传言所说,依容家大女人的聪明,迟早能明白过来,若再听了茹儿的话,真和四侄子结下良缘,便是我们功德一件。”
若没有赵国公暗中互助,他或许此生都没法实现此愿。
“我晓得启事。”宁安公主感喟一声,提及一件旧事,“姜询她母妃,是个宫中可贵看得清浮华以后的明白人。比姜询大一岁的三皇子,才因才学出众被陛下赞誉,一个月后,便短命了......”
收拢思路,宁安看向赵国公,见赵国公一脸深思,“夫君,你可有甚么设法?”
顿了顿,宁安又道,“若传言不实,容家女人和状元郎当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毫不会因为茹儿的言语变动情意。再者,四侄子被你夸得天上有地下无的,也不成能欺朋友之妻。”
直到某次放学,赵国公归家后,感慨地向宁安提起,发明因奸刁被赶出书院的四皇子,偷偷躲在窗下听学。
虽只是伉俪间的私语,但宁安晓得,赵国公一向巴望帮手一名真正贤明的君主,而不是只晓得争权夺利的昏君。
固然他对四皇子有恩师之谊,但为了明哲保身,四皇子去了青州以后,赵国公同他就断了暗里来往。
宁安的话,既有对赵国公的经心信赖,也有对自家长远之计。
姜询捏着那封信,心中思路万千,临到嘴边却说不出来话来。
姜询这个侄儿,在众皇子间,一向显失势弱。
可现在,天子垂垂年老,太子年事不小却权力不稳,二皇子母家势大还得天子搀扶。
赵国公想了个别例,奏请天子,言四皇子本身无能为力,请天子将四皇子遣去青州,澧朝儒学之胜地,盼有改过之能够。
宁安公主不止一次,听自家夫君对太子和二皇子的不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