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王道霸道[第2页/共3页]
“啊?”徐佑心中早就晓得此老不是普通人,不过脸上还是要假装大吃一惊,道:“莫非是顾侍中?”
“昔日稷放学宫内,皆是黄老之徒,齐国由此成春秋霸主之一。可孔圣先委吏(管堆栈),后乘田(管畜牧),最后官至鲁国大司寇,摄相事,鲁国成为霸主了吗?厥后周游各国,卫、蔡、宋、郑、陈等国,或留之,或驱之,或困之,或杀之,却从无一国想要重用于他,是儒道不及其他各家?还是有别的原因?”
顾卓将袍子递给徐佑,道:“时候也不早了,我先行一步,今后如果有闲暇,再来一晤。”
徐佑笑的很谦逊,道:“我身出豪门,一介齐民,岂敢称名流?”
徐佑暴露如有所思的神采,道:“那孔圣就是以德行仁者王……”
“恰是老朽。”
“哦,也就是先前的钱塘湖。”
“名满于天下,不若其已!”这句话的大抵意义是说,名扬天下有甚么意义,我还是算了吧。徐佑身处怀疑之地,不会贻人话柄,更何况老者明显大有来头。
徐佑神采安然,涓滴不为所动,心中却晓得此人不是平常百姓,笑道:“钱塘自北到东,从西湖至河口,全都是通过筑塘得来的地盘,凡是年长一点的乡亲,也都晓得这些,算不得甚么见地……”
徐佑正色道:“小子非对贤人不敬,只是心中疑虑,求老丈解惑。”
“本来是你!”
老者听出徐佑不肯意多谈,倒也不强求,换了个话题,道:“西湖?”
老者兴趣更浓,道:“是,厚颜忝居孔圣门下弟子!”
“小子徐佑,见过侍中!”
顾卓对徐佑观感上佳,问道:“郎君但是本地人?”
老者打量他一下,道:“观郎君风采才情,就算现在不是名流,将来也定能名满天下。”
自从白蛇现世以后,固然没有颠末官府正儿八经的改名,但官方已经自的将钱塘湖叫做西湖了,也吸引了很多文人玩耍以后赋诗记念,公开里想要跟那《钱塘湖春行》一较凹凸,只是很可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能够相提并论的诗作面世。
顾卓站了起来,仍然笑容满面,但徐佑晓得,他已经有了疏离之心:“七郎气色红润,身材想来已无大碍,真是可喜可贺。”
“有这等见地,已经大有别于凡人了。”
“郎君又差了,免除百家独尊儒术,黄老的道是邪说,儒家的道才是真正的道!”
“跟老丈一样,都是从外埠来的。不过我来自义兴……”
徐佑晓得如许辩下去,辩到来岁也止不住,笑道:“老丈学的儒?”
徐佑顿时有了计算,这个时节从金陵来的大人物……真应当问一问顾允,安子道派了哪位钦差来夺职柳权扬州刺史的官职。
此次轮到左彣迷惑了,道:“管子不是齐相吗,帮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的霸主,如何成了道家的人?”
徐佑长揖不起,语气带着惶恐,道:“不知侍中台端,多有获咎!”
徐佑奇特,顾卓是安子道身边的人,论情论理,都不该该对本身避若蛇蝎,莫非另有甚么蹊跷不成?
老者眼睛一亮,仿佛有点不测,用心讲求他,道:“郎君此言差矣,管子崇尚君人南面之术,恰是稷放学宫黄老道的糟粕地点,如何又牵涉到了法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