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刚砍下的脑袋和圣母学院修女会[第1页/共7页]
在几次研讨中,克劳特和他的同事们偷偷察看了2000多名打保龄球的人。每一次,研讨职员都会细心记录事件产生的全部过程,此中包含打保龄球的人的脸部神采、他们打出的分数以及他们面对的是球道还是本身的朋友。在研讨中,研讨职员会悄悄地对着灌音机说出相干的信息(为了不引发思疑,统统的信息都用代码表示),以确保能够切确记录测量的成果。他们得出的结论显现,在背对着火伴的时候,如果打出了高分,只要4%的人会暴露浅笑。但是,一旦转过身来面对本身的朋友时,42%的人脸上都会呈现光辉的笑容。是以,有确实的证据显现,我们浅笑的时候并不但仅是因为我们本身欢畅,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让别人晓得我们很欢畅。
说到平常的棍骗,谎话和子虚的浅笑只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
肯塔基大学的心机学家黛伯拉・丹纳针对200名修女做了一项研讨,从而充分阐释了这一观点。在插手美国圣母学院修女会之前,每位修女都必须写一篇自传。20世纪90年代初期,丹纳对180篇自传停止了阐发,这些自传都出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入会的修女之手。丹纳计算了她们用于描述主动情感的词汇呈现的频次,比如“欢畅”“爱”和“满足”等。统计成果令人惊奇,那些描述本身经历过很多主动情感的修女竟然比别人多活了10年之久。
20世纪70年代中期,心机学家开端正视影象的可塑性。心机学家伊丽莎白・洛夫特斯和她的同事们停止了一系列典范的尝试。他们让参与者旁观车祸的幻灯片。每小我看到的都是一辆达特桑轿车沿着公路行驶,然后在路口转弯时撞上了一名行人。旁观结束后,研讨职员开端偷偷地向参与者灌输子虚的信息误导他们。究竟上,幻灯片中的路口有一个“泊车”标记,但是,研讨职员想要神不知鬼不觉地误导参与者以让他们感觉看到的是别的一个标记。以是他们向参与者发问,请他们说出驶过“让车”标记的汽车是甚么色彩的。随后,研讨职员让参与者旁观两个分歧的幻灯片,此中一个路口有“泊车”标记,另一个有“让车”标记,他们需求指出之前看到的是哪一张幻灯片。大部分人都会很必定地说他们看到的是带有“让车”标记的幻灯片。这项研讨厥后激起出了大量近似的尝试。研讨职员胜利地压服了参与尝试的人,使他们将锤子记成了螺丝起子,将《服饰与美容》杂志记成了《蜜斯》杂志,将刮了胡子的男人记成了留胡子的男人,将米老鼠记成了米妮。
厥后的研讨显现,一样的观点还能够用来欺哄人们想起未曾产生过的事情。威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金伯利・韦德和她的同事们比来停止了一项研讨,充分显现了这类结果的强大力量。韦德请20小我压服本身的一名家庭成员参与尝试,尝试的幌子是研讨人们为甚么会记得儿时产生过的事情。研讨职员要求招募者暗中供应一张参与者儿时的照片。随后研讨职员对这张照片停止措置,假造出参与者儿时搭乘热气球在空中遨游的假照片。最后,研讨职员请招募者再供应三张参与者的实在照片,这三张照片实在地记录了参与者曾经历过的一些童年趣事,比如生日集会、海滩玩耍或者观光植物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