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股战不是人与人的争斗,而是眼光与眼光的[第2页/共5页]
1917年夏季我开端大宗接收咖啡。市场一点反应都没有,持续保持横盘,代价也没有准期上涨。成果,我毫偶然义地持了九个月的仓位,直到合约到期,我把期权全数卖出。这笔买卖给我带来了庞大的丧失,但我还是确信我的观点是稳妥的。很明显,时候点没算准,但我肯定咖啡会像其他商品一样上涨。以是我在平仓后又立即开端买进,并且数量是前次的三倍,固然我曾经持仓九个月也没甚么收成。当然,此次我买进的是提早期权,延得越久越好。
另有两次,买卖所办理委员会在毫无预警的环境下命令窜改买卖法则,搞得我深受其害(在这几次事件中,我的仓位从技能上看固然精确,却不像咖啡买卖这么合适赢利的标准)。在投机操纵中,没有甚么事是绝对的。上述经历让我在风险列表的不测栏项增加了“不成瞻望”一条。
我一向以为,那次咖啡买卖是完整合法的,和我其他统统买卖一样合法,我乃至感觉它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投机。它耗时一年多。如果此中有任何违背品德的成分,也是那些具有德国姓氏和血缘的爱国烘焙商们干的。他们在巴西买进咖啡,在纽约卖给我。代价办理委员会管束了独一没有上涨的商品的代价,在代价上涨之前就庇护群众免受投机倒把行动的侵害,成果还是没能庇护群众免受高价的扰乱。不但如此,当生咖啡豆的代价被限价在每磅9美分摆布时,烘烤咖啡的代价却没有被限价,以是在跟着局势上涨。以是,只要烘焙商受益了。如果生咖啡豆每磅涨二三美分,我就能赚几百万了,并且不会让美国人在厥后的涨价中支出这么大的代价了。
我本来非常肯定这几百万的利润会像之前赚的钱一样顺利到手,现在却完整化为乌有。不管之前还是现在,我都和其他任何人一样激烈反对从糊口必须品中攫取暴利,但代价办理委员会对咖啡市场停止管束的同时,其他统统商品的代价都已经是战前程度的3.5~5倍了,而咖啡豆的代价实际上低于战前多年的均匀价。谁持有咖啡底子就没有甚么辨别,代价不管如何都会上涨,启事底子就不是黑心投机商的无良操纵,而是德国潜艇打沉了很多船,咖啡入口减少,以是咖啡存量必定缩减。委员会还没等它开端涨价就踩下了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