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殿堂争论[第3页/共3页]
殿内世人闻言,都毫不料外的,把目光齐齐投向火线的民部尚书樊子盖。
他说到此处,又嘲笑着问:“樊尚书说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此言大谬,也有失公允!我朝自从大业四年起,即开凿永济渠,并遣人刺探绘制辽东与高句丽地形,又在涿郡堆积粮草军资,另造海舰三百。陛下为此战处心积虑,积聚四载,樊尚书却言陛下未曾殷鉴前过?”
“已经看过了。”
不过随后,世人就再偶然存眷这位。一句声质明朗,语声铿锵之音,自来众臣以后响起。
杨广却微一点头,再问李渊:“叔德你呢?可也觉得徭役沉重?”
他此句道出,就见人群当中,稀有人投来讶异的视野。有惊奇,有讽刺,也有愤怒。
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则紧随厥后,声如洪钟:“陛下百万雄师,旗号蔽空,此等出师,亘古未有,再有我军兵精粮足,军甲东西远胜那高丽小国,待挥师而至,那弹丸夷蛮必望风而靡!有何风险可言?”
大业七年,朝廷又征发江淮以南民夫及船运黎阳及洛口诸仓米至涿郡,船只相次千馀里,载兵甲及攻取之具,数十万人来往驰道,挤满门路,日夜不断,死者相枕,臭秽盈路。
大业五年,征吐谷浑;大业六年,陛下南巡,又修江南河。现在各地百姓早已不堪重负,闻役而变色。特别河南山东等地,不但民生凋敝,耕稼失时,田畴多荒。
至今上继位,苏威又曾任尚书右仆射。虽于大业三年因事夺职,可在起伏以后,又得任太常卿、纳言,不但位列选曹五贵之一,更是朝中实际性的宰执,可见爱重。
樊子盖闻言稍作凝神,就又持续言道:“大业元年,朝廷发四百万民力,修建东都,开通济渠;大业二年,招二百四十万丁男掘堑,自龙门东接长平、汲郡,抵临清关,度河,至浚仪、襄城,达于上洛,以置关防;大业三年,朝廷又发二百四十万人修榆林长城;大业四年,天子再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