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第2页/共4页]
出行数十步,花蕊观不远处连片的杨柳柔枝,顶风赋诗道:“初春杨柳引长条,倚岸沿堤一面高。称与画船牵锦缆,暖风搓出彩丝绦。”
孟昶应邀入画船,船身金黄,挂龙头,披五彩幔帐。
孟昶侧耳偶听,踌躇盘桓之际,芊娘跟前提醒:“请圣上移步花舫,池心已备伶人咏唱。”
艳娘不知所措:“姐姐这是如何了?莫不是艳娘有所获咎?”
“皇上--”廖公公寻着孟昶君深深呼吸的韵律再次呼喊。孟昶却仍旧沉浸在冥想深处,自言自语道:“远水救不了近火,远朋解不了近愁!”俄然觉着胸中憋闷,涌起一股异乱之气,“啊--呸!”刚好吐在符宫娃捧近的金盂钵里,一口清冷之痰如翠莲般舒缓绽放,垂垂散开。
训毕,刘莲心又催促堵在芊娘身后的小宫娃道:“小符,小辛,小娥,还不快随圣上摆布,在此楞著何为?”符宫娃捧起花边子痰盂儿,与众宫娃一溜烟逃开去。
答曰:“一千人。”
此番正提起金陵城,不巧,远处恰迎了个打金陵来的李昭容。“艳娘向圣上、夫人见礼!”这李艳娘还是挽着矗立的朝天发髻,似与花蕊斗艳般袭了身娥黄丝质的纯色袍子,经心跃入画景,与花蕊一左一右,拥着青龙袍乌纱冠之孟昶君。
孟昶轻笑:“新苑?哼!且不说宣华初建投了多少银两,单论近一次修整旧苑便支了国库三成。廖公公但是晓得户部拨了多少银两给这彭氏芊娘?”
花蕊几次点头,胸中长叹:“知己莫若君!”嘴里却一时语塞,眼里噙着莹莹泪光,在与孟昶四目相对之一刻,夺眶而出,垂如瀑,挂如露。
孟昶听出些谨慎思,摆摆手表示远处的宫女寺人们来至跟前,令道:“快将夫人玉笔佳作经心装裱,谨慎保藏!”又回身执起花蕊润白之手:“来,朕邀美人一同入画可好?”花蕊点头不语,盈盈含笑。
孟昶又问:“工部援助多少劳民?”
六六-尺六工尺尺上。
艳娘丝帕掩鼻:“既未曾去过,安知江南风景如何?”
出,入安婕妤之怀玉阁,其间杂植各式珍奇小草,叶片肥厚者以宽盆笔洗装配,茎丝抽条者用竖长笔筒豢养,形似豆苗盛与徽墨纸盖,状如针刺填乎四方砚台,赋朝气于文房之宝,添高雅于蔬果之苗。孟昶一一捧起,几次细观,甚觉风趣,令人挑十斤花肥囤于安氏香阁。
留一分复苏,世人笑。(呵呵)笑里藏刀。
你看那摩诃池上,几叶扁舟,随风漂。
廖公公答道:“彭氏芊娘,便是花蕊夫人保举奉旨重修宣华苑之人。”
玉华殿之银色飞檐,凌波殿之墨色楞瓦,皆在一池微皱碧水中泛动。池面开阔,迷苍茫茫,鹤姿高雅,展立盼望。水面延长处烟笼雾绕,有如太虚幻景,若隐若现地淡出一缕连缀城墻。城墻之上腾起一抹远山,层层叠翠,好像眉黛,远在天涯,令民气驰神驰,又近在面前,欲伸手却不得。
空对下落日,无穷好。(哈哈)马瘦人憔。
孟昶怔了半刻,复又归于安静道:“喔,是她!”说完,便又自顾自地随便翻阅着《是非经》《守弱经》与《罗织经》,涓滴没有召见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