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第1页/共4页]
听闻“发难”一语,符儿噌的坐起,顶着一副蓬头歪脖问:“举何事?”赵九答:“前日探得邢府嫁女,聘礼三千,陪嫁三万,遂结合众弟兄商讨,劫富以济贫。”符儿一听如此豪举,想必热烈不凡,心想怎能少了参与,仓猝穿靴束发,与兄同去。
符儿趁乱钻进花轿,用尚木枝搁在新娘子肩头,戏言道:“女人本日大喜,弟兄们见礼了!”
说着便将符儿蒙头的被子掀起一角,于其耳畔大喊一声:“吓!”吓得符儿将四肢伸直成一团,睡眼却仍未展开。
符儿感慨曰:“兄长仁义,屡施善举,弟弟佩服。”赵九谈笑道:“这还很多亏了城中大户的大力支撑。”符儿会心,同饮一杯。
蜀都自汉朝起便以织锦业驰名,暮年于城西南筑锦官城,遂有“锦城”之誉。今之锦城,以锦里长街最为闻名,因其囤聚织锦大户且每户之资可与北方瘠薄小国当年之国库相对抗,甚为富庶。本日嫁女之邢翁便是这大户之一。
邢氏却之,言:“我见侠士正气,非鼠道之人,先前听闻蜀中常有劫富济贫之举,家父乃唾,余则乃敬。二位侠士若怜悯小女,可留一箱金银于我随嫁方好?”
邢女人起家下轿,用清脆嗓音高喊一声:“都停止!”护行带刀之人见新娘子被贼人勒迫便停手待命。
赵九抬开端正视符儿道:“何故此问?”符儿曰:“弟每次见受济者两手捧银,双膝跪地,诚惶诚恐,感激涕零,胸中便模糊作痛。莫非被救之人便没了庄严,施救之人理应受其膜拜?”
吉时已至,伴着一阵鼓噪,覆着金鸳鸯红盖头的邢家蜜斯缓缓而出,手里捧着个圆乎乎金灿灿的“元子”,估摸着有浅显金锭三四倍大小,在众亲人的簇拥与陪嫁丫头的搀扶下,三步一停五步一歇,终究走进了最前头的斑斓花轿,大队方才出发直奔帘官路新郎府邸。
官道不正,民风不义,世道不公,谓之常存。
符儿便问:“节前施助,开箱散银本为功德,为何哀鸿簇拥而上,‘劫掠’一空,先到者先得,后到者不得,强力者多得,孱羸者少得,岂不是违背了散银初志?”
符儿拒之,乃言:“此为吉利之物,便留女人罢。”
是日,赵九相邀各路弟兄四十余人于锦里安插,乘机行事。符儿初尝大事,此前并未列入打算当中,便紧跟赵九身后助其臂力。赵九轻功尚可,纵身一跃,精准地停落在上房瓦楞处,无一丝声响,无一寸挪延。蒲伏伏贴半刻却又侧身转望,怎奈遍寻义弟无果。正把稳中略为怅惘之时,忽而远观前屋房檐上倒挂着一竹编鸡笼,若不是义弟用心伸手呼唤,竟不知其藏身竹笼。竹笼吊挂之处离邢府大院更近,院内统统铺饰遂毫无遗漏地展现在符儿面前。
符儿笑言:“小二给别人做,我还是做好小九罢!”
“指教不言,但说无妨。”
厉声女子依蜀地婚俗,将钞缮“金玉合座”、“繁华吉利”等笔迹的八角黄绸一一铺在彩礼上,复又命人压紧箱盖,以铜质大锁加牢。出门前,厉声女子再次呈现,手里拿着一串串印有“广政通宝”或“大蜀通宝”的铜铁小钱分发给担抬之人,一串吊挂脖颈,一串缠绕腰间。
符儿见其通情见机,也不想难堪,言道:“烦请女人随我出轿好走,某自当保你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