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莲池大师上[第2页/共2页]
禅悟或许是般若聪明,或许是一时性觉,很难说达到真正的涅槃境地。一念觉,便入佛性,一念迷便入众生性。若要明心见性,当靠苦修觉知自悟,哪有外法可求。真正要学佛理证得无上正道,当断恶修善,依教旨律行。莫走捷径,因无捷径可走。诚恳念佛参禅。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而修之者,必贵二门兼具深切,方可登阿弥陀佛本愿海,证得阿惟越至菩萨果位。”
又问另一名和尚:‘曾到其间否?’
杜玉清灵机一动,答复道:“晓得了,吃茶去!”莲池大师会心浅笑点头。
杜玉清坦诚地把本身的猜疑说了出来,然后说道:“请大师包涵!玉清读的书未几,再加上资质痴顽,很多佛理都没法了解,世人皆说六祖慧能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那边惹灰尘。’比神秀师父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不时勤打扫,勿使惹灰尘。’高超,但对玉清来讲神秀师父的‘不时勤打扫,勿使惹灰尘。’倒是更有实际意义。”
不过,杜玉清内心充满了迷惑,她平时并不是一个机灵、有急智的人,相反,常常还反应痴钝,常常要过了好一会才会回过味来。刚才的那句答复:“吃茶去!”并不是她想出来的,是答案本身俄然冒出来的,为甚么会如许?杜玉清百思不得其解。本身的思惟和认识仿佛有了两条路子。杜玉清摇点头,眼下想不明白就不管了,本身这么笨拙,还是走本身老诚恳实修行的路吧。
杜玉清听了,如醍醐灌顶,这不又是在说道的修行吗?固然路子分歧,但殊途同归啊。
莲池大师呵呵笑道:“这是个好题目。那就是:看得破,放得下。而真正的看破和放下不是要你必然离开了俗世的糊口。就如你前面所说,我们肉身既在尘凡,就应当在尘凡中修行。说实在话,俗世糊口里修行才是最难的。它是要你在内心的看破和放下,所谓缘来不拒,境去不留。你的心性就像一面镜子,灵光独照,任何外界的物象到临,你看着它来不会回绝;物象拜别,你的心性看着它走,如如不动不留余相。
云:“未曾到。”
莲池大师见杜玉清一副深思的模样,慈爱地问道:“莫非女施主另有甚么设法?”
叨教小施主,赵州和尚是甚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