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方剂杂论 > 第42章 凉膈散

第42章 凉膈散[第2页/共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暮色中,凉膈城垂垂隐入薄雾。连翘将军的白玉冠化为连翘花籽,随风散入患者少阳经;栀子医官的青玉笏板变作山栀果,沉入三焦水道守望。唯有城楼匾额上的篆体"调和"二字长明不灭,映照着人体江山里有序运转的清阳与浊阴。

"热邪虽退,心脉仍有躁动之兆。"竹叶展开寸关尺三部脉图,在左寸处圈出微小波纹:"此处脉来如雀啄食,乃阴液未复,虚火扰心之象。"说罢,袖中飞出三片翡翠般的竹叶,在膻中穴处结成三角步地,青光模糊护住心包。

城外疆场遗址处,连翘将军正与栀子医官勘察地形。焦黑的地盘上残留着热毒瘴气,偶见暗红火星在经络沟壑中明灭。"将军请看!"栀子医官银针点向巨阙穴四周一处凸起:"此处热毒虽清,但阳明经气受损,恐生燥结。"

凉膈众臣却未敢松弛。连翘将军在城防图上勾画新的设防:"热毒虽退,阴液已伤。当用竹叶、麦冬重修津液输布。"栀子医官点头:"然苦寒之品不成过用,中病即止方为良策。"

凉膈城中,连翘将军正站在城楼上了望远方。这座由白垩色药石筑造的城池,恰如人体胸膈冲要,城墙上镶嵌的栀子花形纹饰在阳光下泛着淡金光芒。俄然,西南边腾起阵阵红烟——这是外邪入侵的警报。

秋分时节,凉膈城外已筑起新的防备工事。沙参、玉竹两位素衣使者手持云锦药囊,沿着太阴肺经播撒甘凉雨露。患者肌肤上因热病灼伤的藐小皱褶,在石斛晨露的浸润下渐复柔润,如同干枯河床重获春水滋养。

"阴液虽复,中州气机仍须调停。"茯苓尚书驾着白术车驾驶入城门,车中满载淮山精米。他与怀山药官在脾俞穴处筑起金黄谷仓,将碾磨细致的五行散(莲子、芡实、薏苡、扁豆、山药)缓缓注入中焦。患者腹中久违的肠鸣声如细雨叩窗,明示脾胃起落之机重启。

"报!"薄荷探子御风而来,青色披风上沾着焦灼气味,"距城三十里发明热邪雄师,已攻破卫表防地!"

【配伍特性】清上当中寓泻下之法,合为以泻代清之剂。

【方解】方中连翘苦微寒,归心肺小肠经,轻清透散,善于清热解毒,透散上焦之热,故重用为君药。大黄、芒硝泻火通便,洗濯中焦炎热内结,以助君药清解上焦之邪热,共为臣药。配黄芩以清胸膈郁热;山栀通泻三焦,以引火下行;薄荷清头子、利咽喉,竹叶清上焦之热,二药轻清分散,助连翘、黄芩清泄上焦的郁热,均为佐药。甘草、白蜜既能和缓硝、黄峻泻之力,又能生津润燥,调和诸药,为佐使药。本方为医治上、中二焦炽热炽盛证之常用方,亦为“以泻代清”法之代表方。

七今后的望诊时候,凉膈众臣齐聚。患者舌面已不见纵横交叉的裂纹,本来绛红的舌质转为淡粉,如同初春桃萼。唯舌尖仍有轻微颤抖,甘草使者当即奉上参须乌梅饮:"酸甘化阴,最宜宁心敛阳。"

次年惊蛰,患者踏青郊野。东风拂过曾经灼痛的咽喉,只余梨花苦涩。怀中山囊里,桑菊饮与保和丸悄悄相守——这是凉膈城留给他的最后信物,亦是六合阴阳自和的永久见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