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方剂杂论 > 第143章 二陈汤

第143章 二陈汤[第1页/共8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服从】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病案实录:钱某,21岁,科举不第后惊慌失眠,痰黄稠黏。处以二陈汤加竹茹四钱、枳实三钱,旬日寐安。

原方加:

茯苓执药秤论衡:"半夏为君如将,破痰开结;陈皮为臣如相,理气调中;茯苓为佐如工,健脾渗湿;甘草为使如使,调和诸药。"四味药材在晨光中投下影子,好似将相工使各司其位。

半夏挥毫改方:

寒热真假辨

【大寒·年关医会】

当代活用(《蒲辅周医案》)

茯苓(真伪辨别)茯苓执刀剖开药材,断面朱砂点如星斗:"《本草纲目》载'茯苓真者,断面现云纹朱砂点'。"她指着一筐伪品,"这猪苓断面如朽木,假冒茯苓者,反增小便涩痛!"

【配伍特性】燥化行气运脾以现治痰之要,少佐酸收以顾正气。

药圃蝉鸣渐起,周夫人执绢扇轻摇,腕间青筋已隐。茯苓执《遵生八笺》立于轩前:"《素问·灵兰秘典论》云'三焦者,决渎之官'。今痰瘀初化,当分消三焦余浊。"她展开三焦调摄图,晨光穿透素绢,映出上中下三焦如雾、沤、渎之象。

【端阳·复诊堂】

【丹方谱系】

药圃艾草香气未散,周夫人却携一方染血丝帕踉跄而入。半夏银刀挑开痰块,见内裹血络如蛛网密布:"《丹溪心法》云'痰夹瘀血,遂成窠囊'。此非平常湿痰,已是痰瘀胶着之候!"她青布衣袖扫过《医林改错》,"王清任谓'血水同源',当加桃仁破血逐瘀。"

《临证指南医案》自行翻开,叶桂朱批:"初病在经属气,久病入络属血。此案初用二陈治气分,继加桃仁入血分,深得循序渐进之法。"

茯苓(佐药)陶罐中山泉煎煮的茯神块出现朱砂纹:“《医学启源》谓‘茯苓白者入气分,赤者入血分’。此患痰湿满盈三焦,当取白茯苓一两,仿张元素‘分消走泄’之法。”她轻按患者胫骨,凸起如泥的肌肤渐复弹性,“《形色外诊简摩》‘肿消纹现者湿退’,佐药之力已显。”

半夏执《景岳全书》示众:"张介宾云'真假之要,莫逃乎脉'。"她展开三组舌脉图:

【病案实录·周夫人】

药坊正堂的《丹方谱系图》前,三百余卷医案悬如星斗。半夏执朱笔勾连古今丹方,青布衣袖扫过《承平惠民和剂局方》:"自《局方》二陈汤始,千年演变已生四十八变方。"她指尖轻点图谱,金线串连的丹方名如江河支流,汇入浩大医海。

注:此章所触及药丹方量仅供参考,如有需求,请线下救治,谨遵医嘱,请勿擅自尝试,不然结果自大!!!

周夫人携新酿橘皮酒踏入医堂,三年陈香漫溢梁柱。半夏将酒液倾入河图洛书模型,虎魄色的头绪竟与三焦水道暗合。茯苓轻触"痰饮大道"金匾,恍见《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篆文在晨光中流转。学徒捧出新拓印的《雷公炮炙论》,半夏姜汁的辛烈与陈皮陈香在药柜间交叉,凝成千年不散的医魂。

坊门忽被推开,绸缎庄周夫人掩面而咳,帕上痰痕黄白相间。半夏三指搭其右寸,觉脉象濡滑如帛浸水:“《诊家枢要》谓‘濡脉主湿,滑脉主痰’,此乃湿痰壅肺之候。”她翻开患者衣衿,膻中穴处肌肤暗淡如蒙尘,“《望诊遵经》云‘胸膈晦滞者,痰浊痹阻’,当刺丰隆、中脘。”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