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方剂杂论 > 第135章 五皮散

第135章 五皮散[第4页/共9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生姜皮曝晒于午光阴光下的药材泛着金芒:"申时服药借少阳升发,如顺风张帆;子时艾灸取一阳来复,似暗夜举火。"他展开十二时候服药图,"《子午流注》针药相合,效增三成。"

中原:黄土属脾,老练用莱菔消积(土→金)

桑白皮(佐)素手执银刀剖桑枝,淡黄木芯排泄清液:"《药品化义》谓我'泻肺中伏火而平喘',此患卧则气逆,当蜜炙三钱。"他将桑枝浸入槐花蜜,"蜜炙缓我寒性,增润肺之功。"

陈皮刨制老橼皮,香气沉郁:"《本草乘雅》谓'陈久者性和',此患中焦虚馁,非廿年陈橼不能醒脾。"他将橘络编成药枕,"余络亦不成废,外治助内服。"

五皮散原方高悬:

【服从】利水消肿,理气健脾。

【妇幼医案·母子异治】

大腹皮解下蕲艾腰带,裹药炙烤:"端五采艾,得纯阳之气。灸时念《雷公炮炙论》口诀:'艾火透,药性通,水气散,头绪松。'"

横批:以皮治皮

陈皮捧出九州水质样本:"燕山雪水凛冽,煎药时佐生姜辛散;岭南溪流温软,煎剂中添佩兰芳化。"他取铜勺舀水,"《本草纲目》'流水篇'有载,今以冬瓜皮滤浊,仿天然分消之法。"

药庐内苦楝树影婆娑,周氏褪去木屐,足踝虽消却现青白之色。茯苓皮三指搭脉,眉峰微聚:"右关虽起,左尺沉迟如石沉寒潭。《脉经》云'尺脉迟者肾阳衰',此乃湿邪下注,子盗母气。"他翻开患者腰衣,腰俞穴处肌肤冷湿如贴寒铁。

桑白皮将蜜炙药材置于竹筛:"槐柴炭火炙至微黄,《修事指南》谓'过炙则苦,欠炙则寒'。"

药童误将生附子入药,患者服后舌麻心悸。茯苓皮急配甘草四钱:"《本草纲目》'附子无姜不热,得甘草则缓'。"以生姜汁异化蜂蜜灌服,半时候后脉象渐稳。

药童误将新橘皮入药,患者服后脘痛如绞。茯苓皮碾碎药渣:"新皮挥发油烈如刀,《本草害利》明戒'鲜橘皮如悍将,破气伤中'。"

茯苓皮将菌核置于松木蒸笼:"一蒸用寅时露水,二蒸换中午井华..."蒸至第九遍,菌核竟透出虎魄光芒,"此谓'九转成丹',化燥烈为温润。"

大腹皮展《医宗金鉴》水肿总括歌:"上肿多风宜乎散,下肿多湿利水泉。通身肿者兼汗利,审证立方效如仙。"众药齐诵,声震梁尘。

【方解】茯苓皮甘淡性平,专行皮肤水湿,以奏健脾渗湿、利水消肿之功,为君药。大腹皮行气消胀,利水消肿;橘皮理气和胃,醒脾化湿,同为臣药。生姜皮散皮间水气以消肿;桑白皮肃降肺气以通调水道,令“肺气清肃,则水自下趋”(《成便利读》),俱为佐药。本方为医治皮水之常用方,因其药性平和,亦可用于怀胎水肿。

生姜皮曝晒于中午骄阳:"《本草崇原》'日晒取天火之阳',曝后辛散之力倍增。"

《临江诊籍·甲辰年六月十九》

桑白皮执银刀剖开老桑根,年轮纹理密如蛛网:"《景岳全书》谓'久湿伤阳,穷必及肾'。此患腰冷如折,正应《素问》'腰者肾之府'之诫。"他将桑根浸入艾草汁,"当仿太乙神针法,外灸腰眼以温肾俞。"

陈皮忽指檐角蛛网:"蛛丝悬露,正应《医方集解》'轻可去实'之理。吾辈皮类药物,好似蛛网滤水,取其'以皮行皮'之妙。"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