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转运[第5页/共6页]
抚就如许站在身前,双手捧着布政使的大印,让周培公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朱国治孤负圣恩,已经下狱戴罪。”本来邓名俘虏了朱国治后,还曾考虑过操纵他去与蒋国柱合作,但朱国治倒是满清铁杆,并且江南处所官吏对他把江南矫捷兵力丧尽一事也是口诛笔伐,明显朱国治既然回到南京也难逃一死,这让他落空了统统的操纵代价。除此以外,朱国治在浙江任上也对抗清志士极其残暴,即便是缙绅阶层他也本着有杀错、无放过的精力峻厉排查,任堂和其他舟山军对朱国治都极其悔恨,底子不肯意看到邓名与他合作。最后一点,朱国治还贪婪非常,极尽搜刮民脂民膏之能事,固然清廷因为他的虔诚而不闻不问,但这也让他完整落空了名声,邓名很快就发明与他合作有害无益。是以在拿到蒋国柱偿付的一百万两银子后,邓名很快就和江宁巡抚达成和谈,写了一封劝降信塞在朱国治怀里,然后把他送到蒋国柱的制定地点。明军在清虎帐地前不远给朱国治松绑,在他取出怀中的信看清楚到底是甚么之前,如狼似虎的两江总督标营官兵就扑上来将朱国治抓住,现在他除了丧师以外,还多了一条替邓名当说客的罪名。本来蒋国柱还表示情愿为邓名这封信付几万两银子,但邓名慷慨的表示,看在两次合作镇静的情面上,此次就是给江宁巡抚的免费效力了,还对蒋国柱称这是举手之劳、让他不必客气――究竟上也是,提笔写一封劝降信确切是举手之劳。蒋国柱又对周培公说了一番和董卫国不异的说辞,这些冠冕堂皇的大事理都是张朝写在奏章里的,蒋国柱不客气地抄袭过来,接着又对周培公说道:“江南布政使位置空悬,本官已经为周老弟向朝廷请旨,在剿邓期间就由周老弟代为掌管此印,如果朝廷不准可,周老弟到时候再还给本官好了。”见周培公另有些游移,蒋国柱就诚心肠进一步劝说道:“能者多劳,当仁不让,此乃正理,周老弟如果一日不接此印,本官就一日不返身落座。”“巡抚大人抬爱,下官愧领了。”周培公终究伸手将江南布政使的大印接下。“等朝廷明旨下达,周老弟就是江南代布政使,今后除了愚兄以外,这总督衙门的文武就都是周老弟的部属了,”周培公接了印以后,蒋国柱的口气更加亲热:“愚兄素知周老弟仁厚,但事关朝廷体统,周老弟不成失却了上官的威仪。”先是大开中门驱逐,然后就成为了这江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饶是周培公才情敏捷,也有些不知该答复是好了。“愚兄现在是代理两江总督,如果不是邓……嗯,邓名来镇江。”既然四周只要周培公和两个亲信,蒋国柱对邓名的称呼也稍稍改了一些,对周培公也变得更加亲热:“愚兄这个代字多数早已经去掉了,如果邓名迟迟不肯分开镇江,愚兄莫说荣升总督,恐怕连这个巡抚的位置也保不住。唉,愚兄的身家性命、出息繁华,就都要依仗贤弟了。”“巡抚大人言重了,下官敢不经心极力?”周培公笼统地答了一声,感觉蒋国柱仿佛话里有话。公然。“那就端赖贤弟了,如果愚兄一朝对劲,绝对不会健忘贤弟的功绩,当时江宁巡抚一职天然是贤弟囊中物。”蒋国柱说完又轻叹一声:“贤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