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游戏竞技 >夺明 > 明朝,乡试的程序和规定

明朝,乡试的程序和规定[第1页/共6页]

没有了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关于乡试的登科率,因为统计质料不全,很难作出全面、精确的判定,这里仅举数例,以大略推知乡试的登科率。洪武三年(1370年)应天府乡试,共有一百三十二人插手测验,“所选者过半焉”,登科率超越了百分之五十。此时,明朝新立不久,朝廷亟需庞大的官僚步队,而情愿招考、任官的读书人较少,是以形成了登科率很高的临时征象。而后,跟着明朝的稳定,招考的人越来越多,登科率则越来越低了。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应天府乡试,考生共八百人,取落第人八十八名,登科率为百分之十一。建文元年(1399年)应天府乡试,参试考生一千五百人,登科二百十四人,登科率为百分之十四。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顺天府乡试,参试考生共二千三百人,按朝廷限额取中一百三十五人,登科率为百分之五强。而后,插手乡试的考生日趋增加,乡试登科率也随之降落,落第也越来越困难了。

外帘官,是各省乡试卖力后勤、保障事情的官员,包含提调官、监试官、供应官等官员,他们的选用和职责也有专门的规定。

4.阅卷与登科

对于统统被登科的举人来讲,他们已成为士绅阶层中的一员,享有士绅阶层的特权,如免役等。明朝末年,乡试落第已成为一件非常光彩、威风的事情。乡试发榜后,报信人手持短棍前去落第之家报喜,并从大门打起,将厅堂窗户全数打烂了,叫做“改换门庭”。工匠们紧随厥后,顿时将统统修整一新。

主考官和同考官主持乡试,遭到朝廷很高的礼遇,文臣们以被聘为主考官为荣。凡被聘为主考官和同考官,处所当局先期别离赠送必然命量的“文币”作为聘礼,主考官、同考官收下聘礼后,要在测验进步入考场,筹办出试题等有关事件。关于主考官与同考官进入考场的详细时候,成化二年(1466年)规定,内帘官在首场开端前两天,方许进入考场。主考官与同考官进入考场后,即将考场的大门锁上,并派专人扼守,以制止泄漏试题等舞弊行动。

外帘官的职责,主如果保持考场规律,供应办事等事情。如提调官、监督官卖力看管考场流派,当内帘官进入考场后,顿时封闭考场表里流派,不准擅自出入,泄漏试题。如果中间需求供应物料或分送试题,则提调官与监督官共同监督开启流派,查抄出入。事毕后,当即封闭流派。考生答完卷后,即送收掌试卷官收受,再送弥封官弥封,送誊写官誊写,送对读官校订誊写之误;然后再送主考官、同考官阅卷。统统这些过程,提调官与监督官只能监督而不得干预。搜检怀挟官,卖力搜身。凡每场测验在考生进入考场时,要一一停止搜检。考生除照顾答卷纸、笔砚外,不答应擅自照顾片纸只字。违者如被搜出,即将考生赶出考场,并将考生的姓名登记于客籍,使他今后落空插手乡试的资格。

(4)举人资格

关于乡试登科的额数,洪武三年(1370年)规定,直隶府、州、县登科举人一百人,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北平、福建、浙江、江西、湖广乡试登科举人四十名,广东、广西登科举人各二十五人。但同时规定,如果人才过量,能够冲破限额,多登科举人;如果人才过少,也能够低于登科额数。这一规定仅实施了三年,不久科举测验就停废了。

没有了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