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9[第1页/共6页]
窈兮冥兮,此中有精﹔其精甚真,此中有信。
是以君子整天行不离辎重。
有物混成,先六合生。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杀人之众,以哀思泣之,克服以丧礼处之。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九章
老子:「品德经」:第四章
不自见,故明﹔
弱水千流《独占》于晋城。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天长地久。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有为之无益。
不言之教,有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听之不闻,名曰希﹔
道常知名。
是以圣报酬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百姓皆注其耳目,贤人皆孩之。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夷道若颣﹔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八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丁爽﹔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修之于邦,其德乃丰﹔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老子:「品德经」:第十六章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是以贤人有为,故无败﹔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故满足之足,常足矣。
六合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平,动而愈出。
公乃全,全乃天,
非道也哉。
道隐知名。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敦兮其若朴﹔
不自是,故彰﹔
修之于邦,其德乃丰﹔
不自矜,故长。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荒兮,其未央哉。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四章
进道若退﹔
豫兮若冬涉川﹔
风雅无隅﹔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吾何故知其然哉。以此:
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奠不辍。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三章
我独泊兮,其未兆﹔
六合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贤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觉得和。
大音希声﹔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满足者富。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是非相形,
侯王得一觉得天下贞。
知和曰「常」,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故满足不辱,知止不殆,能够悠长。
昔之得一者:
世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此三者不成致诘,故混而为一。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地得一以宁﹔
恒也。是以贤人处有为之事,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六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