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6.9[第1页/共4页]
非以其忘我邪。
儽儽兮,若无所归。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品德经」:第七章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三章
诚全而归之。
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知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二章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老子:「品德经」:第十一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丁爽﹔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犹兮若畏四邻﹔
其次,侮之。
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惚兮恍兮,此中有象﹔恍兮惚兮,此中有物。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何如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是以贤人之治,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神得一以灵﹔
天得一以清﹔
不得已而用之,澹泊为上。
老子:「品德经」:第十五章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绳绳兮不成名,复归于无物。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八章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吉事尚左,丧事尚右。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老子:「品德經」:第二章
其次,亲而誉之﹔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听之不闻,名曰希﹔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品德经》——《老子品德经》
人之所畏,不成不畏。
实其腹,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是以贤人去甚,去奢,去泰。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六合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平,动而愈出。
吾何故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六合。六合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始制驰名,名亦既有,
敦兮其若朴﹔
弱其志,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七章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侯王无以贞,将恐蹶。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则攘臂而扔之。
夫亦将知止,知止能够不殆。
是以君子整天行不离辎重。
昔之得一者: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五章
夫乐杀人者,则不成得志于天下矣。
是谓袭明。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