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英吉利国[第1页/共6页]
公然乾隆说道:“阮元,你此番辛苦,便先归去安息两日,朕前面另有差事,要你去做。不过,这件差事之前,你也要帮朕先忙完一件小事才是。这里有份奏疏,已不是奥妙,你看看罢。”说完,这日当值的呼什图将一封奏疏放在阮元面前。
“杨吉,去帮帮二叔,他们从扬州过来,东西多。”阮元也不是好欺负的。
本来,郭世勋在上疏中提及,西洋外洋有一国,自称英吉利国,该国国王乔治听闻中国大天子八旬万寿,特遣使远渡重洋,前来中国,不日使团即将到达广州。只是使团前来之时,也在其来信中提及,因使团进献礼品过量,似不宜走陆路入京,特恳请两广总督代为传达使团建议,但愿使团船只能够在天津卫停靠,请大天子恩准。
杨吉一边从船里搬着行李,一边也对阮鸿道:“你别看你这侄子话说得好听,我靠诉你,他在这都城七年哪都没去过,净在家里读书来着。要看这都城风景,你得跟我走。”
“爹爹说得……是文如?”阮元的反应并不慢。
眼看乾隆语气和缓,又是嫡亲之事,福康安自也不能再有贰言。当然,如许一来,保举阮元的事就要被担搁了。而半月以后,福康安的母亲因年老病重,放手人寰,福康安也依了满俗,守丧百日,暂不能参议朝政。
阮元只好照实答道:“回皇上,臣在翰林院时,得蒙辛楣先生授业,略知西洋之事,法兰西、意大里亚、和兰诸国,臣略有耳闻。英吉利之名,先生仿佛提过,但即便提过,也是语焉不详,臣才疏学浅,还望皇上示下。”
阮元看着父亲如此安抚本身,心中也舒坦了些,看阮承信身后时,另有一个年纪与本身相仿的青年,青年面色儒雅,自是饱读诗书之人,只是另有些朴素之气,看着都城船埠船登陆边,热烈非常,东便门虽是偏门,却也巍峨高大,不由看出了神,一时未能顾及阮元。
“可不是吗,我跟你讲,正阳门往前走,那有个大栅栏,我最爱去,平时甚么人都有,前门那条大街,左边是珠宝市,右边是肉市,再往南是鲜鱼口、猪市口、另有天桥平话的,那可比咱扬州评弹听得舒畅。不像你这侄子,整天子曰诗云的,多无聊。”
“伯元你看,‘二叔兄弟’这个词,你二叔但是一点定见都没有,如何样,好听不?”
阮承信下得船来,见阮元样貌时,只觉儿子面庞蕉萃,忧愁之色不能自已,晓得他一年以来,公事家事,连番劳累,已是怠倦不堪,也抱住了阮元,安抚道:“伯元……爹爹来了,你……你也好生安息几日罢。彩儿的事,我和你江舅祖听了,也都难受。想来也是爹爹不好,如果爹爹常日多些积储,家里余裕些,或许彩儿也不会……”他晓得阮元初任高位,必定还需求精于世务之人帮手,心中也暗下决计,余生如果另有闲暇,定然尽力帮忙阮元,让阮家东山复兴。
福康安没想到乾隆俄然问出这个题目,也一时支吾道:“回皇上,臣……主子额娘年纪大了,这几日确有不适,但请皇上放心,主子家中医药,现已齐备,想来额娘病情是不打紧的。”之前保举乃是公事,故而福康安称“臣”,可此次说到家事,就只能依文臣例,称“主子”了。
阮元也上前作揖道:“二叔。”见阮鸿犹看得乐在此中,不由笑道:“二叔,侄儿在这都城也住了七年了,如果二叔想看看都城,侄儿有了空,和二叔一起去便是。眼下还是先把二叔安设好才是大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