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 太傅阮元诞生[第2页/共5页]
“这枪确切不错,以是朕也想问问你,现在你们是试制了二百杆新枪,这件事可有难为之处?如果火器营那边,匠人技术俱皆矫捷,朕能够让你们多造一些。”道光又向僧格林沁问道。
“是吗,那……那你快去请陆中丞过来吧?”阮元退隐以后,渐已不问官府之事,但这一次是道光亲身颁下谕旨,自没有不接旨之理。便也当即令阮孔厚前去驱逐使者,本身则和刘文如一道,在家中等候谕旨。
“这就是广州那边所言……火帽枪,是吗?”道光向僧格林沁问道,所谓火帽枪便是击发枪的别称。
太傅一职,秦汉之际便已有之,进入隋唐期间,太傅成为文官序列中的最高一级职衔,千余年来皆是正一品之位。太傅本身常常仅为名誉职衔,但历朝历代文武百官,非功勋过人者,不能得授太傅。进入清朝,太傅与太师、太保二职一样,合称“三公”,但太师一职在清朝,就只要遏必隆和鳌拜二人曾经得授,且二人太师之职在生前即被剥夺,终清一朝无一人以太师终老。其下便是太傅,有清一代,至阮元得授太傅之前,一共只要范文程、金之俊、洪承畴、鄂尔泰、曹振镛、长龄六人在生前得授太傅之职,阮元以后亦只要潘世恩一人(别的亦有人以为,乾隆教员福敏、年羹尧之父年高寿、杜受田之父杜堮曾得生授太傅,然此三人或因帝师之故,或父凭子贵,常常不被清朝士人承认)。而庆桂、董诰等人便只得生授太保,其他清人多有归天以后加授太傅者。生前即得授太傅,以太傅终老,又为清朝公认者只要阮元等八人。
“皇上,主子听闻,张集馨送这些礼,实在……不为甚么。”僧格林沁也只好向道光解释道:“实在不但是张集馨,其他道府官员入京,也常常会有所奉送,他们送礼,也不是为了本身升迁,毕竟若只是升迁之事,给几位枢臣送礼便也够了,何必如此大费周章呢?主子听闻,他们之以是送礼,是因为这十几年间,道府入京奉送,已然……已然成了民风,大多数道府官员进京,都会……会预先备上几千两礼金,如果不送礼的,反而会被当作异类。或许他们送礼,一半是民风如此,另一半便是也不想京中大臣忘了他们。至于这些礼金的来源,张集馨是陕西粮道,那边是陕西五道之首,贩子士绅赠给官府的补助向来很多,上面府县也会拿出很多补助给各道,另有巡抚藩司,张集馨一年所得,拿一部分入京应酬,剩下的在陕西粮道也够用了。上面也是一样的事理,贩子士绅一向给官府送礼,官府才会记得他们,也能对他们虐待一些,而那些向来不知送礼的士绅,一旦赶上甚么费事,官府本就诸事繁忙,应对不暇,那里还顾得上他们?长此以往,即便仅仅想着在官方乡里图个心安,便也要……也要送礼了。”
进入道光二十六年,阮元在家安居的糊口也没有太多窜改,阮元入夏便前去北湖避暑,秋冬之际则回到康山,固然到了这时,阮元左足也已然不复安康,行路只得二人搀扶,但阮产业中素有舆轿,出行自也并驳诘事。能在这类安然的氛围中持续安度余年,阮元自也舒畅,自以平生至此,再无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