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捡活宝(下)[第1页/共2页]
要问高敬宗为何会来士子营,要说此次修改试卷时的首要发明了。高敬宗第一次停止科举测验,不但碰到了风趣的王嘉,同时也在卷目中发明了崔逞与张玄之的名字。恐怕张玄之和崔逞都没有发明,他们其实在汗青上占有了首要职位。
崔逞没有言语,他固然家世不错,但是现在已经中落,比豪门还要贫寒。但是张玄之却不不异,吴郡张氏具有良田数万倾,门下门客荫户不下十万人。此时虽是白身,却贵比贵爵。崔逞想起自家孑然一身,吃了上顿,没下顿,另有身上的破衣烂衫,不由心中一阵发酸。
崔逞脑袋急转,却也没有想出处理题目的体例。
崔逞从速上前捂住张玄之的嘴道:“玄之,慎言!”
司吏参军,主管考功、人事,升迁,定级这些事情都是有高敬宗兼任,高敬宗实忙不过来。只好权力下放。
“二位免礼!”高敬宗伸手虚扶,随即笑道:“本都督自淮水河边起兵,军中连一匹马都没有。但是打败相山郭氏,共得战马两千余匹,构成越骑两团。大败慕容垂,本都督又连续缉获七千余匹战马。以一骑两马,可得三千余马队。只要把鲜卑人赶出中原,光复幽燕之地,何愁我汉家没有马队?遐想当年,伏波定远,汉骑威慑四边,胡马哪敢渡阴山?”
二人惊诧,却见高敬宗排闼而入。
张玄之一拍案几,怒道:“高敬宗此子,早有不臣之心,他戋戋一介庶,连一方诸侯都算不上的人,凭甚么开科取士?”
崔逞接着道:“燕贼倒行逆施,天怒人怨,高都督吊民讨伐,顺天应人,何愁大事不成?”
“哦?”张玄之奇道:“在玄之看来,高敬宗不过一介黄口小儿,虽一时幸运,然过钢易折,不必久持。但闻叔祖高见。”
“忸捏,忸捏!”张玄之这才想起此时置身北府虎帐中,生杀大权都把握在别人手中,这才悄悄告罪一声,温怒而坐。
在中国汗青上,五代十国之前,向来没有文贵武贱的传统。特别是在南北朝这个期间,更是以武为尊。北府虎帐地中,这三百多名落迫文人三五成群围在一起窃保私语。
张玄之哑口无言。他不平气高敬宗,只是因为高敬宗没有显赫的家世,仅凭一双手,初创一番基业。心中非常不满。
高敬宗道:“不知二位可否屈就?”
张玄之道:“江淮乃四战之地,无险可守,江淮缓坦,利天燕骑纵横,以步战骑,胜则小胜,败则大败,何故成事?”
崔逞扬言,江左无贤(此时江左十贤尚未成名),此言一出,激愤了张玄之。张玄之便照顾两名老仆,持剑北上。与崔逞回嘴。但是二人在东武城回嘴三天三夜,谁也没有辩倒谁。反而惺惺相惜,成为老友。二人相约,欲效仿刘琨与祖逖闻鸡起舞,发愤报效朝廷。
但是巧逢慕容隽强征各州郡百姓,逼得北方百姓群起抵挡,崔逞与张玄之一起被挟裹到流民中,随大队人马投奔高敬宗。
至于张玄之在东晋也做到了吴兴太守、冠军将军,吏部尚书。固然有吴郡张氏家世的影响,其才气也功不成没。起码顾、陆、朱、张,士族后辈不下千人。但是吏部尚书的位置只要一个。
崔逞微微一笑道:“这科举选才,比魏武帝更胜一筹。魏武帝招贤令,固然不问出身,不问家世,却轻易被人钻空子,鱼目混珠,滥竽充数。而此法既出,有才无才,一试便知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