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京口瓜步一水间[第1页/共2页]
刘裕勾了勾嘴角,径直走过了徐羡之的摊位,他的话随风飘进了徐羡之的耳朵里:“别帮衬着卖果脯,可要帮我盯着点啊。”
刘裕眼中冷芒一闪,踢起一块土坷拉,正中刁毛的屁股,刁毛“哎呦”一声,向前跌了个狗吃屎,叫骂着爬起家,也不顾去拂身上的灰尘,仓促就向前就跟着跑:“公子,等等我。”
刘裕哈哈一笑:“我道是刁刺史出巡呢,场面这么大,本来只是他的弟弟啊,不知刁公子现在是何官身?”
他一挥手,掉转马头,头也不回地就策马而驰,黄尘四起,而几十个恶奴纷繁回身跟在前面疾走。
刘裕乃是汉高祖刘邦的兄弟,楚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而现在的他,家道中落,只是一个京口郡的里正。
刘裕神采一变,上前两步,一脚就踢飞了这个荷包,远远落入路边几十步外的水田中,他一拳打在这个黑瘦农夫的胸口,擂得他后退了两步:“二熹子你争点气行不,这钱能拿吗?你这个模样只配永久给人欺负!”
但是他俄然想到了甚么,回过甚,对着向前疾走的刘裕叫道:“刘大哥,这柴禾给我们了,你明天如何办?”
“如何,刘大哥这么有闲情兴趣,要在这渡口查查可疑人等吗?”
最靠外的一个铺子,一个驼背的老妪,正挥着一把小葵扇,有气有力地呼喊着:“茶汤,上好的茶汤,只要在江南才气饮到,提神醒脑,解渴生津!”
二熹子喜形于色,赶紧跑上官道,去解那堆柴禾了。
刁毛神采变得很丢脸,指着大汉吼道:“小子,你有种,走着瞧吧!”说着,回身就跑。
刘裕目送着他们的身影,远远地消逝在大道的拐角处,一边的阿谁农夫站起了身,向他拱手谢道:“多谢刘大哥脱手互助。”他一边伸谢,一边弯下腰,想去捡地上的阿谁荷包。
刘裕安静地说道:“刘毅,你也是京口人,就看着乡亲们如许给欺负吗?”
二熹子不美意义地低下了头,他身上的褴褛衣衫,因为刚才的挨打,好几处磨通了,而内里的肌肤上也是青一块紫一块,有些伤痕处还在渗血。
刘裕叹了口气,指着道上的那堆小山也似的柴禾,说道:“把我打的柴禾拿去卖了吧,换了钱去看大夫,再整点小酒喝。记着了,咱是京口人,命能够不要,骨气不能丢!”
而在这渡口两边,大大小小地坐落着十几个铺子,有的铺子上堆着一条条的小鱼干,用盐渍了,恰是行脚客商们所喜好的干粮,而有的铺子上,则盛着香喷喷的果脯,上面滚着几颗红色的糖末,果香入鼻,沁民气脾。
一边的徐羡之也凑了过来,笑道:“大哥放心,我的这双招子,亮着哪!谁是特工,一眼就看出,毫不让他混进咱京口。”
刘裕也不转头,挥了挥手:“我到蒜山渡口看看,接伧子去。”
京口镇,蒜山(明天的金山)渡。
刘裕的眉头皱了皱,转而沉声道:“无甚大事,不过是上头交代,克日北方伪秦企图南侵,犯我大晋,北方汉人士民,纷繁南下,我们京口是侨置区,需求安设北人,趁便查探特工。羡之,你小子不在家读书,如何跑这里做起买卖来了?”
几页扁舟从江边渐渐地驶过,浑身高低穿戴蓑衣,戴着斗笠的渔夫渔妇们,或是奋力地把一张张地大网撒向江中,捞起条条鲤鱼,或是悠然独坐舟头,长线垂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