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帝师2 >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六章[第2页/共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青烟袅袅盘升,礼官唱声悠长。

行到东暖阁前,只见数只玉瓶碎裂在地,鲜红色的丹药四周滚落。

第四鼓,文武百官除素袍,各具朝服入丹墀候旨。

劳累一天,杨瓒早早回房安息。杨土不放心,搬着铺盖睡在正厅。见劝说无用,杨瓒只得叮咛他多铺两层被,免得着凉。

脸上的伤如何回事?

内阁不语,六部哗然。满朝文武瞠目结舌,不知该作何反应。

吏目靠在门框,嘴唇都在颤抖。

“你可晓得她叫甚么?”

晋王不露面,王府左、右长史倒是疲于应对。更担忧职员来往频繁,略不留意就被锦衣卫扎下探子,每日都是如临深谷,不敢稍有粗心。

少时,奉天门大开,百官朝觐。

“犯官家眷既已拿到,临时告别!”

可日防夜防,总有疏漏的时候。

朱厚照下舆,沿御道登丹陛,临奉天殿宝座。

人返来了,却不再是学歌练舞,沦落为在院中洒扫的奴婢。

金瓦红墙,盘龙飞凤,瑞兽坐吼,映着高悬的金轮,合着婉转的古韵,似放开一幅亘古稳定的画卷。

临到中午,方才有一其中官仓促赶来,宣本日罢朝。

连日以来,不但王府长史-警-惕-焦-躁,府内的中官和宫人都是万分谨慎,见到锦衣纱帽绣春刀,恨不能脚下生风,刹时跑走。

送走丘聚,杨瓒站在正厅,看着摊开在听厅中的五六只木箱,非常当真的考量,是否应当在家里挖个地洞,或是建个奥妙库房?

杨瓒微合双眸,掌心覆上青砖,凉意沁入骨髓。

一名吏目满脸惊色,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话更说得断断续续。

早有锦衣卫候在门前。顾卿为首,一身飞鱼服,腰束玉带,冠镶金边,手按绣春刀,轩轩韶举,英英玉立。

“吕长史,不好了!”

借搜索犯官家眷之名,自京来的缇骑和驻扎太原的镇抚使几番上门。

“请陛下奉朝!”

见吕长史不说话,吏目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说。

“藩王及镇守寺人进献方物扰军劳民,除旧例外尽数停止。”

念到最后,杨瓒嗓子发干,面前模糊有金光闪动。

杨土慎重发起,杨瓒就势点头。

以内阁三报酬首,群臣下拜,恭请天子升殿。

到底甚么启事,总该有个说法。

杨瓒没有随世人一起分开,怀揣金尺,举起牙牌,直接前去乾清宫觐见。

读到此处,圣旨方才过半。

鞑靼叩边宣府,间袭大同,太原各卫所边堡将兵多经战阵,知其来者不善,无不昼警夕惕。邻近大同及草原的边堡,更是放出夜不收日夜巡查,几近是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杨瓒早夙起家,换上官服官帽,挂上牙牌,带上金尺,胡乱花了半碗清粥,便走出府门。

用力咬住腮帮,刹时的刺痛唤回神智。施礼以后,杨瓒手捧圣旨,仍自左门出,行动如飞,赶至午门。

天仍有些暗,路上行人未几。

如果锦衣卫借题阐扬……

群臣散去,内阁三公同六部九卿皆是忧心忡忡。

那是又犯熊了?

一鼎香炉砸在地上,五六个羽士和尚跪在廊下,此中一人额头染血,已昏倒不醒。

从日早到日中,一等就是两个时候。始终未听到锦衣卫的响鞭,更没见朱厚照露面。

“奴婢、奴婢就是。”

锦衣卫鸣鞭,鸿胪寺卿亲奉赞礼。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