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答题:从始皇开始 > 第139章 力挽狂澜者

第139章 力挽狂澜者[第3页/共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李泌(722 年 - 789 年 4 月 1 日),字长源,唐朝中期驰名道家学者、政治家、谋臣、墨客。他是北周“八柱国”李弼的六世孙,本籍辽东襄平,西魏时搬家京兆府。其平生首要经历以下: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 年),安禄山背叛。郭子仪率军出单于府,收静边军,斩杀叛将周万顷,又在河曲击败叛将高秀岩,光复云中、马邑,打通东陉关,因功加封御史大夫。

太原之战:至德二年(757 年),叛将史思明、蔡希德、高秀岩、牛廷玠率众十余万攻打太原。当时李光弼历经河北苦战,麾下独一不敷一万的士卒,但他反对筑池恪守的建议,亲率士卒百姓于外城发掘数十万壕沟。他还采取挖隧道、用抛石车、隧道擒敌等战略,胜利抵抗叛军。终究大破敌军,斩首七万余级,极大地鼓励了唐军士气,为光复两京奠定了根本。

2. 抵抗外族入侵:

2. 平叛军功:

4. 平叛与统治:

灵武称帝:李亨到达灵武后,裴冕、杜鸿渐等人上谏,要求李亨即位为天子,以安宁国度。李亨开初回绝,后经世人多次上书,于天宝十五载(756 年)七月十二日在灵武即位称帝,改元至德,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

李光弼出身于“柳城李氏”,祖上为契丹贵族,其父李楷洛原是契丹酋长,武后统治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与朔方节度副使,册封蓟郡公;其母李氏为燕国公李楷固之女,才貌双全,后册封为韩国太夫人。

代宗、德宗期间的起起落落:唐朝宗即位后,召李泌回宫,开初安排他居住蓬莱店书阁,后因权臣元载、常衮忌恨,他前后被外任江南西道判官、楚州刺史、澧朗峡团练使、杭州刺史等职。唐德宗即位后,将他召回行宫,授官左散骑常侍。

任立元帅之议:肃宗想让建宁王李倓为兵马元帅,李泌以为广平王李豫是宗子,将来要立为太子,若建宁王任元帅立下军功,能够会激发皇位争夺,建议让广平王任兵马元帅,肃宗服从了他的建议。

李泌博涉经史,精究《易象》,善属文,尤工诗。着有《明心论》《养和篇》等,有《李泌集》20 卷行于世,但已佚失。《全唐诗》收其诗 5 首,《全唐文》存文 2 篇,《唐文拾遗》存文 1 篇。他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多次化解朝廷内部和内部的危急,为唐朝的稳定和生长做出了首要进献。

对外战略:对外采纳“联弱制强”的目标,联络回纥、大食等国停止吐蕃,达成“贞元之盟”,使边疆安宁,在相称程度上包管了贞元期间唐朝的稳定。

才学博识:长大后,李泌对《易经》研讨尤其高深,常常周游于嵩山、华山、终南山之间,思慕神仙的长生之术。天宝年间,他向玄宗上书《复明堂九鼎议》,论及时势和治国之道,得以授诏翰林,供奉东宫,是以与太子李亨结为布衣之交。

1. 暮年经历:

贞元三年(787 年)拜相:李泌在唐德宗期间终究拜相,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封邺县侯。他提出屯田、复议府兵制等建议,加强了边疆军事力量;还凿山开路,处理了都城粮草题目;建议罢宣索,减轻了百姓的经济承担。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