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力挽狂澜者[第2页/共4页]
2. 平叛军功:
1. 暮年经历:
李光弼出身于“柳城李氏”,祖上为契丹贵族,其父李楷洛原是契丹酋长,武后统治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与朔方节度副使,册封蓟郡公;其母李氏为燕国公李楷固之女,才貌双全,后册封为韩国太夫人。
遭人忌恨:李泌因和肃宗靠近,遭到崔圆、李辅国忌恨。两京光复后,他便阔别朝堂,隐居衡山。在衡山期间,他用心研讨《中庸》等儒家典范,还曾将一根形状如龙的松枝献给肃宗。
李光弼自幼严厉、刚毅,有雄才大略,善于骑射,熟读班固的《汉书》。开元年间,幼年参军担负左卫左郎将,后历经多职历练,逐步崭露头角,因击破吐蕃与吐谷浑的军功,进封为云麾将军。
3. 暮年及结局:跟着军功的不竭积累,寺人鱼朝恩开端担忧李光弼功绩过大压本身一头,以是到处使绊子。李光弼自安史之乱开端一向战役到结束,却因郭子仪被弃用、来瑱被诬告致死等事件,对寺人产生惊骇。安史之乱以后,李光弼退守徐州,不管唐朝宗如何召见他、需求他,他都不敢前去面见天子,这让他在别人看来有拥兵自重之嫌,他曾经的熟行下也不再恭敬他,终究他愁闷生疾,于广德二年(764 年)病逝于徐州,长年五十七岁。
常山、嘉山之战:天宝十五年(756 年),经郭子仪保举,李光弼出任河东节度副使。他与郭子仪东出井陉,光复常山郡,善待降将史思义。后采取“以逸待劳”之策,以五百劲弩杀退史思明的两万兵马。随后又结合郭子仪于九门西大败史思明,光复藁城等十余座县城。六月,在嘉山之战大胜叛将蔡希德、史思明和尹子奇,斩首一万余级,活捉四千,动静传开,河北十余郡重新归顺唐朝。
李泌博涉经史,精究《易象》,善属文,尤工诗。着有《明心论》《养和篇》等,有《李泌集》20 卷行于世,但已佚失。《全唐诗》收其诗 5 首,《全唐文》存文 2 篇,《唐文拾遗》存文 1 篇。他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多次化解朝廷内部和内部的危急,为唐朝的稳定和生长做出了首要进献。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 年),郭子仪在黄河之畔击败安军,活捉叛将安守忠。
李泌(722 年 - 789 年 4 月 1 日),字长源,唐朝中期驰名道家学者、政治家、谋臣、墨客。他是北周“八柱国”李弼的六世孙,本籍辽东襄平,西魏时搬家京兆府。其平生首要经历以下:
任立元帅之议:肃宗想让建宁王李倓为兵马元帅,李泌以为广平王李豫是宗子,将来要立为太子,若建宁王任元帅立下军功,能够会激发皇位争夺,建议让广平王任兵马元帅,肃宗服从了他的建议。
1. 安定安史之乱:
太原之战:至德二年(757 年),叛将史思明、蔡希德、高秀岩、牛廷玠率众十余万攻打太原。当时李光弼历经河北苦战,麾下独一不敷一万的士卒,但他反对筑池恪守的建议,亲率士卒百姓于外城发掘数十万壕沟。他还采取挖隧道、用抛石车、隧道擒敌等战略,胜利抵抗叛军。终究大破敌军,斩首七万余级,极大地鼓励了唐军士气,为光复两京奠定了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