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答题:从始皇开始 > 第137章 建安七子

第137章 建安七子[第3页/共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起,袁绍大肆打击公孙瓒,截获他给儿子的手札后让陈琳改写。次年袁绍攻破易京,陈琳写下《武军赋》,记录击破公孙瓒的过程,张纮对此赋评价很高。

2. 文学成绩:

2. 人物平生:

孔融能写诗,善作文,在文学上的成绩主如果散文。他的文章词句整饬、辞采高雅、引喻精美、气势充分,颇受魏文帝曹丕喜好,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将孔融列为“建安七子”之首。其散文代表作有《荐祢衡表》《难曹公禁酒书》《与曹公论盛孝章书》等。

刘桢(186—217 年),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人,东汉驰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祖父刘梁为汉朝宗室后嗣,官至尚书令,是东汉前期思惟家、文学家。以下是对刘桢的详细先容:

而后,陈琳等文人与曹丕、曹植兄弟常常在邺城玩耍宴饮,乃至跟从曹氏父子外出围猎,曹氏父子常会要求陈琳等人创作命题诗赋。陈琳在这些活动中创作了《宴会诗》和《止欲赋》《武猎赋》《大暑赋》等作品。建安二十至二十一年(公元215-216年),陈琳又前后从征张鲁和孙吴,作《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檄吴将校部曲文》等公文。

在小我经历方面,他年青时曾受学于蔡邕。建安初,曹操雅闻其名,召他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与陈琳一起卖力军国文书的撰写。曹操很多首要的檄文、手札等都出自他们之手。

陈琳(?—公元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文学家、政治家,“建安七子”之一。以下是他的首要经历:

1. 小我平生:

1. 少年景名:

3. 归于曹操:官渡之战前,陈琳曾撰写声讨曹操的《为袁绍檄豫州文》,在文中狠恶进犯了曹操及其祖上三代。建安九年曹军霸占邺城并俘虏了陈琳后,曹操的部下都力主杀掉陈琳,但曹操承认了陈琳“当时身不由己,不得不各为其主”的解释,加上顾恤其才气,便赦免了他,还任命他为司空军谋祭酒,和阮瑀两人共同掌管曹军记室。

出世地:北海郡剧县。自幼勤奋好学,15岁前能“诵文数十万言”,20岁前“五经悉载于口,博览传记,言则成章,操翰成文”。当时正值汉灵帝末年,寺人擅权,朝政败北,但他不受世俗滋扰,专志于学。他不慕名利,对州郡长官的征召多次回绝,“轻官忽禄,不耽世荣”。厥后曹操任命他为司空军谋祭酒参军、五官将文学等职,他曾以病去官,曹操又任命他为上艾长,他仍称疾不就。

2. 投奔袁绍:

陈琳善于写作章表公文,文章爱好用典,讲究对偶辞藻,具有骈体化的偏向。其作品结集十卷,约在宋朝亡佚,先人编录各种作品共27题(篇),另有三篇归属有争议。代表作品有《为袁绍檄豫州文》《檄吴将校部曲文》《饮马长城窟行》等。此中《饮马长城窟行》以秦朝构筑长城的故事为背景,通过筑城小卒与老婆的对话,描述沉重的苦役对泛博群众的培植,表达墨客对群众的怜悯,具有必然的实际意义。该诗以对话情势写成,五言、七言杂用,诗风俭朴、活泼,具有较稠密的汉朝乐府民歌的色采,是最早的文人拟乐府作品之一,对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