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唐宋八大家上[第2页/共5页]
暮年景才:柳宗元出世于长安,四岁时已熟读多篇当代辞赋,揭示出极高的天赋。他的幼年在长安度过,九岁时遭受建中之乱,十三岁时随父亲在湖北、江西等地游历,增加了见地。唐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二十一岁的柳宗元考中进士,同年考中的刘禹锡成为他的老友。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柳宗元考取博学宏词科,历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等职。
4. 其他方面成绩:在金石学方面,他撰写的《集古录》成为金石学开山之作;经学方面初创了宋朝质疑典范古籍的民风,以及以小我了解阐述诗文之风。
2. 文学成绩:
词作:题材气势多样,具有民歌风味,扩大了词的抒怀服从,窜改了词的审美兴趣。
散文:他的散文简练峻切,短小精干,论点光鲜,逻辑周到,有很强的压服力,充分阐扬了古文的实际服从,名列“唐宋八大师”。代表作有《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等。《答司马谏议书》中,他以果断的态度和锋利的言辞,辩驳了司马光对变法的攻讦,揭示了他的政治聪明和文学才调;《读孟尝君传》全文不敷百字,却层次清楚,群情周到,词气凌厉而灌输,具有不容置辩的逻辑力量。
韩愈(768 年-824 年 12 月 25 日),字退之,唐朝河南河阳人,是唐朝杰出的文学家、思惟家、哲学家、政治家。以下是对他的详细先容:
作品丰富多样:现存的诗文有 700 余篇,此中散文近 400 篇,范例涵盖赋、诗、论、赞、书、说、传、记、序、哀辞、祭文、碑志、表、杂文等多种体裁。代表作品有《师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师说》阐述了从师学习的首要性,《进学解》以劝学为名,自喻本身的遭受,《祭十二郎文》则感情竭诚,被称为“祭文中的千年绝调”。
诗歌成绩:其诗情义真醇平实秀细,俊健高雅。
暮年肄业:曾巩自幼聪明好学,读书过目成诵,十二岁时尝试写作《六论》,文词有派头。十6、七岁时已朗读六经,发愤成为优良的古文家。他出世于官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但父亲曾易占曾被人诬告失官,家庭一度堕入窘境。曾巩在艰苦的环境中仍然昂扬读书。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唐朝文学家、思惟家。本籍是河东郡,世称“柳河东”;又因官终柳州刺史,也被称为“柳柳州”。以下是对他的详细先容:
推许儒学:韩愈死力推许儒家思惟,保护儒家的道统,夸大尧舜至孔孟的一脉相传。他以为儒家的仁、礼、义、信是做人之本,儒家的忠恕之道是立品之本。
1. 政治方面:
总的来讲,柳宗元是唐朝文学和思惟范畴的首要人物,他的作品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精力和成绩也为先人所敬佩和歌颂。
散文气势:曾巩是北宋诗文改革活动的主动参与者,主张“文以明道”,文风高古、平允、冲和,源于六经又集司马迁、韩愈两家之长,平本色朴,温厚高雅,章法松散,善于说理,被后代古文家奉为学习的典范。
哲学思虑:其哲学思惟在天命观、天人观、鬼神观、人道论等方面都有表现。他对传统的天命论有所思疑,以为天命是迷茫的,不无能与人类社会的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