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吴中四杰[第1页/共3页]
张旭(约675年—约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吴县人,唐朝驰名的书法家。他在书法、诗歌等范畴都有很高的成绩,详细以下:
张旭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与僧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怀素、贺知章并称“唐草三杰”;善诗文,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嗜酒,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
2. 文学成绩:
3. 书法成绩:
现存的草书作品《孝经》圆转流利,笔法秀美,在转折处有圆转和方折的形状,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调和而富有窜改,墨色也跟着羊毫蓄墨量的窜改而闪现出丰富的层次感。
恢弘大气:他的祭奠乐章,如《唐禅社首乐章》,文辞美好,礼赞王业,描画出承平乱世的气象,具有恢弘大气的气势,初现盛唐气象。
贺知章(659 年 - 744 年),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四明狂客。他是唐朝驰名的墨客、书法家,出世于越州永兴。以下是对他的详细先容:
《春江花月夜》在明朝迎来了属于它的春季,被连续有诗集收录,无数的明朝墨客学者开端盛赞。到了近代,墨客闻一多评价其为“诗中的诗,颠峰中的颠峰”。张若虚也因这首诗享有“以孤篇赛过全唐”之誉。他的诗风影响到唐朝墨客李贺、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其影响乃至于一向到宋元间。
总之,张旭是中国书法史和文学史上的首要人物,其奇特的艺术气势和出色的艺术成绩对后代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 书法方面:
诗歌气势: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约660年-约720年),扬州人,曾参任兖州兵曹。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其诗风清丽高雅而又天然流利。
贺知章与张旭、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杰”,在唐朝诗坛和书坛都具有首要的职位。他的诗歌和书法作品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包融(约695年 - 约764年),唐朝驰名墨客,出世于润州延陵。他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被称为“吴中四士”,与于休烈、贺朝、万齐融是文词之友。
气势奇特:张旭的草书气势狂放不羁、气势澎湃,将书法拓展为一种高雅的演出艺术。他长于应用各种笔法,使字体形状多变,富有静态感;在布局上,字形夸大,间距疏密有致,长于应用欹侧、牵引、排叠等伎俩,使字体闪现出跌宕起伏的节拍感;在气韵上,活泼且充满本性和感情,重视用笔的力度和速率,使字体线条闪现出丰富的窜改。
《肚痛帖》:草书帖,全帖六行三十字,似为张旭肚痛时自诊医案。笔意连缀,顿挫跌宕,将草书的线条艺术表示得淋漓尽致,着名度较高,现保藏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其书法上承二王草书好处,并杂糅其他大师的特性停止改革,初具狂放不羁的神韵。
《古诗四帖》:五色笺墨迹纸本,高28.8厘米,共40行,188字。所书内容为南北朝墨客庾信《步虚词》二首、谢灵运《王子晋赞》和《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二首。该帖以篆法行笔,线条苍浑劲挺,气势旷达,波澜起伏,是张旭的狂草艺术代表作,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贺知章善于草书和楷书,北宋《宣和书谱》曾记录保藏其十二幅书法作品,但因题壁书法难以妥当保存,传播下来的未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