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大唐:开局与李二断绝父子关系 > 第122章:永不加赋

第122章:永不加赋[第1页/共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只要和政事堂商奉迎每年的税收规定多少进天子内帑就行了,说到底只是左手倒右手罢了。

永不加赋,这个满清鞑子们用来拉拢民气的手腕,不是普通的好用,君不见当初这个政策一出,就有很多文人把康熙吹成圣君了。

比及圣旨宣读结束,大臣们也陆连续续沉着下来了,免得是赋罢了,对处所的行政开支根基没有影响。

只是有些不测,李恪这个以兵事起家的天子,在逼退李世民后,第一封圣旨不是关于军事的,而是关于赋税的。

“着孔颖达重订五经,宣大文事,推行教养。”

归正亏的是天子,不是他们。

只要颠末不竭的换防,让李恪本技艺中的军队,渐渐回到中原,十二卫派到边疆,李恪的皇位才算是真的坐稳了。

李恪坐在位置上,听着上面的群臣们一片哗然,都被他这个突如其来的政策惊到了。

朝廷表里的老臣们忙活了四五天,总算把即位大典的事给办完了。

李恪微微一笑,这道诏令算是正式通过了,他也是实在装了一回贤人,就算他是逼着李世民退位的,汗青上对这段的评价也必定好过李世民。

没有人会情愿跟着他们反叛,李恪的皇位也就稳如泰山!

这也是后代鞑清勇于喊出这个标语的底气地点,毕竟对中心和处所的运转根基没有影响,大臣们那管你喊甚么标语。

李恪高居殿内,终究开口了,这也将会是他即位以来的第一道圣旨。

有这封诏令打底,李恪的身边就少不了一群满脑筋三代之治的人帮他吹嘘,更有一多量底层百姓,会对他敬若神灵,根基不会有人再见拿着他逼着李世民退位的事说三道四了。

现在李恪倚重的亲信多数在外,并且在大唐没有任职经历,更不成能冒然夺权。

这道号令没有引发群臣的群情,之前故意人就晓得了,李恪偷偷找过孔颖达,想要推行教养,化夷为夏。

因为对李恪即位的事,都有所筹办,以是此次即位大典停止的很快。

而赋是用来扶养皇室的,用来给天子修建宫室,陵墓,吃喝玩乐的,算是后代的内帑。

李世民这十年天子也不是白当的,在官方声望不低,如果措置不好,百姓们心中应当也会有不小的疑虑。

这也是儒家天下观里天大的功德,他们固然本身能够不想干这个事,但如果有人做,他们也是喜闻乐见,何况领头的是孔子的先人。

“朕既承大宝,保护宗庙,以幼年之身代天荣幸,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有失先祖遗德。故特令有司录诏,本日起,天下州郡百姓,永不加赋!”

李恪看着他们来回争辩,心中也是感受非常魔幻,这和他之前觉得的大臣们差异可太大了,和后代各部分争经费的环境有的一拼。

在外也另有将近三十万人马,但是大唐最首要的十二卫,没有一卫是把握在李恪手里的,这类环境李恪可不如何放心。

只是有些满脑筋儒家明君思惟的大臣被打动的稀里哗啦的,就像孔颖达,本来对帮李恪做事另有些设法的,现在被李恪的这一封圣旨打动的不可。

接下来的就没有甚么大事了,李恪只是温馨的坐在皇位上,看着上面的大臣们唇枪激辩。

“伏唯陛下作威作福!”

他们心中何尝没有冲动之情,永不加赋啊!自三皇五帝到现在,可有一个天子提出过这么激动听心的标语。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