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大唐:开局与李二断绝父子关系 > 第122章:永不加赋

第122章:永不加赋[第1页/共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只是有些不测,李恪这个以兵事起家的天子,在逼退李世民后,第一封圣旨不是关于军事的,而是关于赋税的。

只要颠末不竭的换防,让李恪本技艺中的军队,渐渐回到中原,十二卫派到边疆,李恪的皇位才算是真的坐稳了。

“朕既承大宝,保护宗庙,以幼年之身代天荣幸,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有失先祖遗德。故特令有司录诏,本日起,天下州郡百姓,永不加赋!”

李恪微微一笑,这道诏令算是正式通过了,他也是实在装了一回贤人,就算他是逼着李世民退位的,汗青上对这段的评价也必定好过李世民。

“陛下圣明,泽被百姓,此臣等不能及也!请陛下将此圣旨昭告天下,以示爱民之心!”

归正亏的是天子,不是他们。

如果鞑清真的敢喊永不加税,那鞑朝晨亡了。

没有人会情愿跟着他们反叛,李恪的皇位也就稳如泰山!

“伏唯陛下作威作福!”

只不过现在在朝堂上,很多大臣被李恪打了个措手不及,来不及细想背后的弯弯绕绕罢了。

朝廷现在的支度本来就有些严峻,没需求在这类不相干的事上,增加支出。

有这封诏令打底,李恪的身边就少不了一群满脑筋三代之治的人帮他吹嘘,更有一多量底层百姓,会对他敬若神灵,根基不会有人再见拿着他逼着李世民退位的事说三道四了。

单单这一条诏令,就足以让他们这些在李恪部下干活的人留名青史了。

李恪接着说道。

比及圣旨宣读结束,大臣们也陆连续续沉着下来了,免得是赋罢了,对处所的行政开支根基没有影响。

只要和政事堂商奉迎每年的税收规定多少进天子内帑就行了,说到底只是左手倒右手罢了。

只是有些满脑筋儒家明君思惟的大臣被打动的稀里哗啦的,就像孔颖达,本来对帮李恪做事另有些设法的,现在被李恪的这一封圣旨打动的不可。

随后孔颖达还用威胁的眼神看向身边的同僚们,看那作态,如果有人敢多嘴,孔颖达能上去把他活撕了。

但是,永不加赋实际上就是一个伪命题。

这也是后代鞑清勇于喊出这个标语的底气地点,毕竟对中心和处所的运转根基没有影响,大臣们那管你喊甚么标语。

只等这封圣旨昭告天下,让各地百姓都晓得了,就算有人还想着把李世民请返来,也没甚么用了。

而赋是用来扶养皇室的,用来给天子修建宫室,陵墓,吃喝玩乐的,算是后代的内帑。

他们这不是在道别的,就是在争经费,现在秋收已过,一批新的税收已经到了天下各地的粮仓里。

李恪看着他们来回争辩,心中也是感受非常魔幻,这和他之前觉得的大臣们差异可太大了,和后代各部分争经费的环境有的一拼。

永不加赋这个标语听起来不错,可实际上,就算朝廷不收算赋、口赋这些了,还能够收税。

李恪为了减少破钞,多量量采取了本来李世民即位之时制造的礼器,就李恪来看,这类事也确切用不着重新制作一批。

比起后代其他俄然即位的天子,李恪最好的一点是宫禁和长安城防权在本技艺中把握着。

李恪高居殿内,终究开口了,这也将会是他即位以来的第一道圣旨。

李恪坐在位置上,听着上面的群臣们一片哗然,都被他这个突如其来的政策惊到了。

接下来的就没有甚么大事了,李恪只是温馨的坐在皇位上,看着上面的大臣们唇枪激辩。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