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第3页/共3页]
――――――――――――――――――――
冯道悟性很强,想了想,问:“人事科就是司功和司士两曹?度支科和催税科是司户和司仓两曹?法律科是司法曹?产业、农业和商贸科又对应六曹中的哪一曹?办公室又是甚么服从?”
“不是造反,我的意义,是在长史之下设立官职,这些官员挂名于长史府,而非刺史府,如许的话,一应任命和设置就不消跑去平州讨要了。”李诚中终究暴露了狐狸尾巴,他的企图是想寻求一种体制外的体制。
李诚中点头,道:“可道还是没听明白。这么说吧,当官必备两个要素,一为权,二为职。现在营州我们哥俩说了算,虽说是挂靠在长史府名下,但权力必定能够满足。至于职位,也就是你说的品阶,这个好办,走军职便可。我是柳城军使,我有权任命军职,凡是我的任命,平州方面不成能分歧意,走的只是一个备查的过场。不管文职还是军职,只要给他一个正式品阶,他就是朝廷承认官员,这就是他的前程。”
李诚中笑道:“恰是。我的筹算是,在长史府下设立幕僚机构,开端筹算设立九个科室。即办公室、人事科、度支科、法律科、鼓吹科、农业科、产业科、商贸科、催税科。”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李诚中在营州“得道”,他身边的部将附属必定呼应的纷繁升官加爵。这也是藩镇中默许的军头轨制,同时也是军头们能到部下效死的直接驱动力。不然主官搏命拼活一小我累,没有旁人襄助,再牛比的穿越众,再能开金手指,也是必定扑街的命。
对一心一意扑在民政上的冯道来讲,在他盘算主张随李诚中出关闯荡的那一刻起,便逐步打上了李诚中的烙印,当然,他身上同时也有刺史张在吉的烙印,是张在吉征辟并启用了他。冯道在为李诚中措置民事政务上可谓经心极力、失职尽责,让李诚中能够抛开庞大而噜苏的事件,满身心投入到军队扶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