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大唐新秩序 >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第2页/共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李诚中返来的时候,在平州刺史府待了一天,与刺史张在吉会商的重点便是新营州刺史府的构成。在议论这个题目的之时,李诚中对张在吉明显没有对周知裕那么客气,语气仍然恭敬,但态度却非常光鲜――营州是我李诚中的,营州刺史府部属的官吏当然由我李诚中来保举!

冯道对本身获得营州刺史府长史一职非常欢乐。长史本为幕僚官,即掾属之长,秦汉之际,丞相、三公等大员府中所置长史权势极重。唐制,上州或中州均设有长史一职,位在别驾之下,却已经没有了实权。但与刺史府中的长史所分歧的是,边疆多数护府中的长史,却又掌有大权,职位很高,偶然乃至能获得保举,直接出任节度使。天宝以后,大唐各都护府逐步灭亡,长史一职才垂垂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李诚中笑道:“恰是。我的筹算是,在长史府下设立幕僚机构,开端筹算设立九个科室。即办公室、人事科、度支科、法律科、鼓吹科、农业科、产业科、商贸科、催税科。”

冯道悟性很强,想了想,问:“人事科就是司功和司士两曹?度支科和催税科是司户和司仓两曹?法律科是司法曹?产业、农业和商贸科又对应六曹中的哪一曹?办公室又是甚么服从?”

作为李诚中身边的独一一个文官,冯道在论功行赏中天然排在了第一。

强势一些的藩镇,封赏部下官阶之时,能够同时向朝廷行文讨要,朝廷也不敢批驳,比如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或者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另有一些与朝廷相距较远,或者与朝廷有过较着分歧的藩镇,便只能在本身的权柄下封官,因为他们向朝廷讨要官职的公文,普通会被政事堂迟延下来,常常无疾而终,比如西川节度使王建,另有就是卢龙节度使刘仁恭。

能够说,长史之权可轻可重,视所属机构而定,营州本为都督军府,李诚中为冯道讨来的长史一职,实则是着眼将来。冯道现在是营州刺史府长史,名义刺史在平州,他就是大唐在营州的最高文官,实际代行刺史事。李诚中在白狼山时曾经答允过冯道,将来帮他登上营州刺史之位,现在也算完成了大半。

对于冯道扣过来的大帽子,李诚中不是很在乎,这年初,天下藩镇几近都划一于造反了,只不过大师谁都不明说罢了。

冯道笑了:“你说的阿谁甚么‘鼓吹科’和‘法律科’,是不是早就想好的?”

“没意义?将军觉得没意义,可别人不这么看。有官身和没有官身是两回事!”冯道有些不对劲李诚中无所谓的态度。

“不是,该任命就任命,如果我要返来一堆空缺告身,乱糟糟的也没甚么意义。”李诚中笑道。

李诚中一回柳城,立即和冯道商讨起了营州刺史府部属架构和办理的设置。

“我们本身来任命,本身来制作告身,何必非要从平州讨要?不就是一页帛纸么?到时候束手束脚,很多事情没体例措置。”

节度府在此次营州重置的调剂中默许了平州系对营州的统辖权,任命张在吉“兼知营州诸军事”,可在平州内部,不管周知裕也好,张在吉也好,都很清楚营州到底谁说了算,对于营州刺史府的组建,必定要咨询李诚中的定见,这类“咨询”更带有一种听之任之的意味在内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