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整军(四)[第3页/共4页]
张在吉转眼间吃完一块面饼,长喝了一口粥,缓过肚子里那份饥饿感以后,又抄起另一块面饼,抹上肉糜,一边吃一边展开周知裕的手札,缓慢的看了起来。等看完手札,面饼也吃完了,他就闭目深思了一会儿,问李诚中:“李陪戎,你家批示使这些日子在忙甚么?”
张在吉“哦”了一声,道:“整军一事我也略有所闻,只不知详细如何定论,你可晓得?”
张在吉大喜,可随即又面带难色:“只是中军现在都在重立,谁又肯到平州来当镇兵?不但军饷报酬一应减半,并且还要劈面战事险难......”他这句话点出了另一个关头的题目。唐时藩镇并非都由节度使说了算,节度使固然在藩镇内为名义之主,但并非一言九鼎。特别是卢龙、魏博、成德这类传承百年以上的传统藩镇,军权实在是军将群体的。节度使如果能够让上面的军头们对劲,大伙儿天然推戴他,如果厚此薄彼、不能服众,甚或是随便打压部下的军将而引致不满,也天然会遭到军头们的抛弃。
张在吉沉默,很久方叹道:“如果中军不援,各州镇兵减七成,那我平州另有何兵将可抵抗契丹犯境?”平州原有镇兵体例一千五百人,遵循新的整军计划,将紧缩到五百人,即两个次等营头,每营二百五十人。以这点兵力抵挡契丹人对边墙的骚扰,确切捉襟见肘。
李诚中见张在吉盯着本身的眼睛,似要看破普通,咬了咬牙,还是道:“卑职大胆。平州无令不敢征募,便向节度府请令就是,事关边关黎庶安危,大义为公,使君何故畏首畏尾?”
冯道笑而不言,张在吉恍然,抚掌道:“大善!便请可道再辛苦辛苦,连夜说话成文罢,盖刺史府印章,明日一早便发幽州!”
张在吉听罢悚然动容,点头道:“好一个‘大义为公’,也罢,某且尝尝。”
冯道想了想,道:“使君刚才说幽州来人?”
张在吉盯着李诚中,缓缓道:“某是文官,不涉武事,节度府无令,某安敢行此干系......”
儒生姓冯名道,字可道,瀛州人,游历平州时于路途之上被张在吉偶拾,随即延揽入城,聘为幕僚。他办事殷勤详确,且任劳任怨,逐步得张在吉的赏识,现在见张在吉问起,便道:“使君心忧黎庶,至今未歇,道安敢安息。”说着,将桌案上的一份卷宗递给张在吉,道:“这是各县报备的灾黎数及粮米破钞,已经做过统算,卢龙、马城、石城三县总计领受关外灾黎三万七千口,每日需施粥三百三十石,这只是大略数字,该当另有三千至七千人正连续入关。此中以州城所聚灾黎最众。马城和石城接管灾黎较少,尚可支撑月余,只卢龙县府库已然将近见底了,他们说最多还能支撑旬日。”
话已至此,便不须再言,李诚中连夜赶回幽州,张在吉则坐在堂上闭目深思很久,将手上面饼吃完后,踱步来到前堂签押房。
李诚中谨慎翼翼道:“某见平州表里灾黎拥堵,长此以往,恐会生变。刺史府何不从中征募志愿者,令其登上城头守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