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官职制度(上)[第5页/共9页]
吏部是六部之首,主管官员的升迁、考核等等。
在隋代,尚书令就已经是一种名誉称呼。如晋王杨广在未篡位之前担负过尚书令;权臣杨素是助杨广篡位胜利的功臣,也担负过尚书令。实际的权柄落到了尚书仆弓手中。唐太宗在未篡位之前,当过尚书令,以后这个官职成了一个记念品,普通不再有官员担负,尚书仆射成为了尚书省的本色领袖,与门下侍中、尚书令并称宰相。唐德宗未继位前曾经长久的担负过一段时候的尚书令。唐初名相房玄龄就前后担负过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名相杜如晦是尚书右仆射。奸相李林甫、杨国忠都担负过中书令。
唐初沿周隋旧制,首要地区置总管统兵,厥后改称都督,只要朔方仍称总管,边州别置经略使,有屯田州置营田使。景云2年(711年),贺拔延嗣为河西节度使,节度使开端成为正式的官职。
据《新唐书·百官志一》载,凡以军功授勋者,首要按照其杀获仇敌的多少来评定其军功之大小,进而决定其勋转的授予。比方坚城苦战,功第一者,授勋三转。在两军对阵中,以少击多,杀获仇敌非常之四者,称为上获,授勋五转;杀敌非常之二者,称为中获,授勋四转;杀敌非常之一者,称为下获,授勋三转。自高宗今后,兵士建功授勋者动辄盈万。因为授勋太滥,所谓勋官,便成无用的空头支票了。
注:1两表按照《新唐书·百官志》制。
闻名的范阳节度使有张说;王晙;薛楚玉(薛仁贵之子);张守圭;李适之(与贺知章、李白、张旭等并称醉中八仙,废太子李承乾之孙,唐太宗之曾孙);河东裴氏的裴宽;粟特人安禄山;封常清;突厥人史思明;李怀仙;朱希彩(李怀仙部将、弑杀李怀仙自主);朱泚(李怀仙部将、众将弑杀朱希彩后奉其为主);朱滔(朱泚之弟);刘怦(朱滔部将,朱滔病逝以后,成为担当人);刘济(刘怦之子);朱克融(朱泚之孙,军中叛变赶走了朝廷任命的节度使张弘靖,奉其为主);李载义(宗室,幽州众将先生弑杀了朱克融、朱延嗣父子两任节度使,朝廷任命其为节度使);杨志诚(赶跑了李载义后自主);史元忠(杨志诚部将,众将赶跑了杨志诚后,奉其为主);陈行泰(史元忠部将,弑杀史元忠自主);张绛(弑杀陈行泰自主);张仲武(史元忠部将,弑杀张绛自主);张直方(张仲武之子,投降逆贼黄巢)等等。
又因为三省之首的职位尊崇,天子不等闲授予,就有其他官员以“参知政事”等为名成为实际上的宰相。如名臣魏徵以秘书监参与朝政,也是真宰相之一。但是这类在安史之乱后又没有了。厥后到了宋朝,参知政事又成为副宰相差未几的官职,两大文豪范仲淹、欧阳修都前后担负过参知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