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游戏竞技 >大唐霸皇李恪 > 唐朝的官职制度(上)

唐朝的官职制度(上)[第3页/共9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2三省六部

职事官与散官的称呼始于汉朝,到隋代才有明白的辨别。隋文帝时,制定特进、摆布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银紫光禄大夫、朝议大夫、朝散大夫等为散官,以加文武大臣德行卓著之人。六品以下,又有翊军等四十三号将军,品级分十六等,为散号将军,授予有功武官。炀帝时,拔除四十三散号将军。至唐时才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文武散官轨制。文散官从开府仪同三司至将仕郎共二十九阶,武散官从骠骑大将军至陪戎副尉共四十五号三十一阶。此中有十六个散官号是专门授给归附的少数民族酋长的。按规定,凡九品以上职事官,皆带散官号,谓之“本品”。如果本品高而职事官低者谓之守某官,本品低而职事官高者,谓之行某官。

3、检校官与宪官

唐朝的尚书一职很首要,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就常兼任相职。

赵国公长孙无忌(长孙皇后兄弟、李世民气腹、篡位主谋)

“门下”是黄门之下的略称,最早是秦汉时九卿之一的少府部下的直接供天子调派的散官,如侍中、黄门侍郎、中常侍等等。魏晋时,侍中都是天子近臣,献言献策、走后门都很便利。南北朝时,侍中改名为纳言,权柄、首要性进步,成为天子本色上的首要参谋。纳言这个词语厥后传到了日本,在日本大纳言、中纳言等官也都是中枢的高官之一。不过,在隋之前,侍中、纳言还只是为天子私家办事的内廷官。

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补阙、拾遗是唐朝的谏官,分左、右而置,左属于门下省,右属于中书省。

蒋国公屈突通(唐高祖期间的功臣)

闻名的范阳节度使有张说;王晙;薛楚玉(薛仁贵之子);张守圭;李适之(与贺知章、李白、张旭等并称醉中八仙,废太子李承乾之孙,唐太宗之曾孙);河东裴氏的裴宽;粟特人安禄山;封常清;突厥人史思明;李怀仙;朱希彩(李怀仙部将、弑杀李怀仙自主);朱泚(李怀仙部将、众将弑杀朱希彩后奉其为主);朱滔(朱泚之弟);刘怦(朱滔部将,朱滔病逝以后,成为担当人);刘济(刘怦之子);朱克融(朱泚之孙,军中叛变赶走了朝廷任命的节度使张弘靖,奉其为主);李载义(宗室,幽州众将先生弑杀了朱克融、朱延嗣父子两任节度使,朝廷任命其为节度使);杨志诚(赶跑了李载义后自主);史元忠(杨志诚部将,众将赶跑了杨志诚后,奉其为主);陈行泰(史元忠部将,弑杀史元忠自主);张绛(弑杀陈行泰自主);张仲武(史元忠部将,弑杀张绛自主);张直方(张仲武之子,投降逆贼黄巢)等等。

太府寺是秦汉九卿之一的少府的持续。办理:长安东西两寺、洛阳南北两寺,国库等等。是九寺中最有实权的之一。

尚书省的领袖是尚书令,正二品,但是唐太宗今后空置。左、右仆射成为了领袖,从二品。中书省的领袖称为中书令,两人,正三品。门下省的领袖为侍中,两人,正三品。唐朝宗把中书令、侍中拔高到正二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