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游戏竞技 >大唐霸皇李恪 > 唐朝的官职制度(上)

唐朝的官职制度(上)[第1页/共9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给事中,从五品上,定员四人。给事中的权力很大,有1涂改圣旨的权力,2干与司法的权力,3六品以下官员的检查权。

职事官都是流内官,别的另有流外官,《隋书·百官志下》说:

勋国公殷开山(西纪行中唐僧的外公、唐高祖期间的功臣)

申国公高士廉(长孙皇后的娘舅和养父、唐高祖期间的功臣)

职事官与散官的称呼始于汉朝,到隋代才有明白的辨别。隋文帝时,制定特进、摆布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银紫光禄大夫、朝议大夫、朝散大夫等为散官,以加文武大臣德行卓著之人。六品以下,又有翊军等四十三号将军,品级分十六等,为散号将军,授予有功武官。炀帝时,拔除四十三散号将军。至唐时才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文武散官轨制。文散官从开府仪同三司至将仕郎共二十九阶,武散官从骠骑大将军至陪戎副尉共四十五号三十一阶。此中有十六个散官号是专门授给归附的少数民族酋长的。按规定,凡九品以上职事官,皆带散官号,谓之“本品”。如果本品高而职事官低者谓之守某官,本品低而职事官高者,谓之行某官。

马政

谯国公柴绍(李世民妹夫、唐高祖期间的功臣)

司农寺是秦汉九卿之一的治栗内史的持续。办理:皇室的蔬菜、生果、家禽、家畜,皇室的柴炭供应,天下的粮仓、盐池、屯田等。是九寺中最有实权的之一。

注:1两表按照《新唐书·百官志》制。

御史台是最高监察机构,也是承隋制。领袖为御史大夫,正三品。御史中丞是帮手,定员两人,正五品上。安史之乱后,御史大夫不常置,御史中丞成为实际领袖。

夔国公刘弘基(唐高祖期间的功臣)

宋国公萧瑀(梁宣帝之孙、唐高祖期间的功臣)

唐玄宗开元年间今后,尚书仆射一职不再加同平章事,被架空出了宰相的圈子。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唐玄宗21年(733年),从关内道划出了京畿道、从河南道划出了都畿道,将江南道分红了江南东道、江南西道(江西省由此得名)、黔中道,共为十五道。

以正议大夫、尚书户部侍郎、知制诰、翰林学士承旨、柱国、赐紫金鱼袋韦琮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此中正议大夫是正四品以上的文散官,尚书户部侍郎是职事官。知制诰、翰林学士承旨是调派,柱国事从二品十一转勋官。唐朝规定,三品以上者才气穿紫色章服,佩挂金鱼袋,韦琮的散官为正四品上,职事官正四品下,不能服紫佩金鱼袋,故要“赐紫金鱼袋”。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又一制书云:

据《新唐书·百官志一》载,凡以军功授勋者,首要按照其杀获仇敌的多少来评定其军功之大小,进而决定其勋转的授予。比方坚城苦战,功第一者,授勋三转。在两军对阵中,以少击多,杀获仇敌非常之四者,称为上获,授勋五转;杀敌非常之二者,称为中获,授勋四转;杀敌非常之一者,称为下获,授勋三转。自高宗今后,兵士建功授勋者动辄盈万。因为授勋太滥,所谓勋官,便成无用的空头支票了。

贞观8年(634年),千古名将中书令李靖64岁时激流勇退,想告老去官。唐太宗就给加封了一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衔。贞观17年(643年),唐太宗给千古名将太子詹事李绩加了一个“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官衔。厥后垂垂的,三省长官除了中书令外,不加“同平章事”、“同三品”等衔就不算宰相。名相狄仁杰就担负过同平章事(在武周时,名字改成凤阁鸾台平章事)。名相姚崇、宋璟担负过同三品。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