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游戏竞技 >大宋忽悠 > 第八十一章 耶律阿保机羡慕萧何辅刘邦

第八十一章 耶律阿保机羡慕萧何辅刘邦[第1页/共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争……”李文士镇静地拍着桌子。

于艮点到为止,轻巧地转了话头。

“请!”于艮举碗一饮而尽。

“敝姓李,得遇余上师,实是三生有幸!”中年文士也适时地端起酒碗,就怕别人把他忘了。实在萧老者没有替他先容,也说了然一些题目。

于艮起初猜测,阿布卡赫赫是创世神,最高神诸如此类的含义。在东北边鄙土著当中,阿布卡赫赫有着无上的影响力。萧老者既然对此上心,就不如大风雅方地说开——被人惦记取是可骇的。

“上师是阿布卡赫赫?”老者倒是冷不丁地问道。看来,他很清楚这个词在边疆野人当中的意义。

“哦?这些都是上师的弟子?”萧老者公然很感兴趣,问得倒是很随便。十多个孩子服饰不异,头发不及寸,也是一景。头发实在是尘缘,剪掉烦恼丝嘛!

“天大地大,用饭最大。于某买犁头,是为让边民吃饱。吃饱以后,乃得大辽边疆靖平。”于艮一副悲天悯人的语气,乡村真穷,农夫真苦,农业真伤害……

《礼记·檀弓上》曰,“公叔文子升于瑕丘”。《姓氏辩证》卷十二引《民风通义》云,“鲁桓公庶子食采瑕丘,子孙氏焉。”

契丹人姓萧,就有太多含义。契丹贵族只要“耶律”和“萧”两个姓氏。

于艮只好随喜了一下。这中年文士话多的,貌似底子不晓得喧宾夺主这回事。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不过呢,他们爱如何想如何想吧。夫余国事秦汉期间的事情,都亡了六七百年了。恐怕只要文人才气从文籍中体味一些,边疆野人不会晓得,夫余后嗣能有多大影响力?

源自汉人,千年未踏足中原,此处又是扶余故国,还真是靠了那么点谱的。

“内忧内乱,岂止边疆。上师有何见教?”萧老者点头同意,脸上忧色一现即逝。

夫余立国七百余载,亡于高句丽。高句丽亡于渤海,渤海亡于契丹。这就是宁江州的来龙去脉。

“然也!《汉书·食货志》云,无农不稳!”李文士终究插上了话,美意替于艮作答。

“艮主东北,君子以思不出其位!”中年文士再次猛夸于艮之赅博,哈哈地笑声响彻二楼。

“犁头有何意义?”李文士发问。这位对文史文籍过分精通,对国计民生就不太熟。

“某去国久矣,不知有汉,不管魏晋。”于艮寂静厉穆地摇了点头。既要抛清,又不能急于抛清,不好弄啊!

移敌蹇?大抵是个契丹人的名字,于艮并不晓得,但还是抱拳久仰了一下。移敌蹇亦抱拳回应。这个血气方刚的年青人,给于艮的感受还不错。

或者也申明,此处虽以老者为主,却也不是主从干系?本来于艮还觉得中年文士是老者的幕僚来着。想来即便是,也是个坑爹的。

“语出晋陶渊明独爱菊!呵呵,上师谦善!”中年文士倒是击节赞叹,很有点惺惺惜惺惺之意,天涯那边无知己嘛!一句话说出“语出晋陶渊明独爱菊”——嗯,很风趣。就像迅雷不及掩耳盗铃……

《三国志·夫余传》载,“夫余在长城之北,去玄菟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方可二千里。”

“上师姓余?”

“阿布卡赫赫是弟子们随口喊的,萧翁不必当真。”于艮还是提起了这个话题。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