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东方龙蛇[第1页/共54页]
这可当真是苏代调停邦交以来碰到的第一桩奇事。遵循邦交常例:使节会晤丞相,只能肯定任务的大抵意向;终究决策立约,必然得在晋见国君以后。即使某国丞相是权臣,某国国君是虚设,邦交大礼还是有定命的。刁悍如燕国子之者,每有邦交立约,也都是燕王出面。一个使臣在会晤丞相一个多时候以后便仓促拜别,且没有任何爵位对等的大臣送行,其意含安在?蓦地,苏代心中一亮——华蓼说秦不成,宋秦合纵分裂。对也,必然是!魏冄做派刁悍,必然是想大占宋国便宜;而老宋偃则正在气势放肆之时,埋头地横挑强邻,如何容得被秦国大占亨通?一个刁悍霸道,一个气势放肆,天然是一碰生火,岂有他哉!
“有。”甘茂突然悟到了说君技法,当即心机顿开,捧出国书大声答复,“此乃齐王亲笔手书,许楚国分秦八百里地盘财贿也。”
嬴稷不觉得然道:“此次大事由舅公执掌运筹,丞相兼领大将军甘茂镇守咸阳,此两人才是柱石。”
华蓼接过一看,竟是书吏看着他下笔的同时誊抄的一份,连他那工致的古篆官号名讳也一并在上,分毫不差。中间是鲜红的白文“秦国丞相之玺”大印。华蓼双手递向魏冄:“敢请丞相押字了。”魏冄大袖一甩道:“大尹当真胡涂也!方才老夫说过,此字只对秦国高低。对宋国么,丞相大印天然便是国度名号,老夫涂鸦,难道蛇足?”末端哈哈大笑着独自去了。华蓼愣怔在厅中,不知如何是好。中间书吏拱手笑道:“大尹放心返国便是,丞相做事最是有担待,旬日以内必有兵马进入陶邑。”
甘茂一言,举座惊诧。既躲避了灭宋,又将事体引上了合纵抗秦的大道,倒真是别开生面。目睹齐湣王眸子连转,阴云瞬息散去,搓动手欣喜笑道:“你是说干脆合纵攻秦?上大夫果然高超也!”甘茂恭敬答道:“此乃上卿运营,甘茂不敢居功。”一句话将这个大大的功绩给了苏代,而后还是是恭敬惶恐,“臣闻上卿已对宣太后与秦王言明,桀宋乃天下公愤,秦不出兵,必致六国合纵重起也。上卿未及对我王提起,臣拾人余唾罢了,但凭我王定夺。”一番话落点,齐湣王哈哈大笑:“好啊!不吃小鱼吃大鱼。上卿、丞相,本王重开合纵抗秦大业,你等另有何说!”镇静之情,从每个毛孔都喷收回来,且着意将苏代提在孟尝君之前,明显是对方才的批评苏代委宛道歉了。
大尹,是宋国的主政大臣。在春秋之期,宋国事一等诸侯大国,为了撑住殷商王族后嗣的面子,官职设置皇皇齐楚,六卿、四师、五司等,仅大臣职位就有四十二个。官职固然很多,任事倒是一团乱麻。当时天下对宋国的官职设置有个评判,说是“宋之在朝,不拘一官,卿无定职,职无定制”。几百年下来,官职盈缩无定,大臣事权不明,便成了宋国传统。进入战国以来,宋国就像泄气的风囊般干瘪了,国中大臣官署也寥落得只剩下七八个了。因了在战国初中期宋国曾经耐久凭借楚国,便在官制上向楚国挨近,六卿五师等在朝大臣全数莫名其妙地没有了,本来很不起眼的仅仅相称于中大夫的“大尹”却成了独一的在朝官,并且称呼也改叫了楚国的“令尹”。其他一班将军则随事定名,没有任何成法。到了老宋偃夺君称王,文职大臣几近只剩下这一个大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