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 第41章 薛国用

第41章 薛国用[第2页/共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现现在,广宁城中最为炙手可热的"将主"当数昔日跟随在辽东总兵李成梁麾下的几位旧将的后代,此中尤以"祖家"权势最盛。

这广宁城附属于辽东批示都司,曾是朝廷于辽东的最高军政构造驻地,也是辽东首府。

自古以来,君臣相疑,便是边镇最大的隐患之一,唯有中枢稳定,边镇主帅方才气够大施拳脚。

但跟着建州女真于辽东崛起,大明与蒙前人之间本就不算坚固的盟友干系也是宣布结束,蒙古诸部固然没有随建州女真"助纣为虐",但也没有从旁互助,始终保持着作壁上观的态度。

听闻耳畔旁响起的话语,朱由校不由得悄悄点头,眼神愈发温和,这才是老成慎重之言。

正因如此,在两百余年的鼎祚中,倒也前后出世了很多世代皆有后辈在军中任职的家属,构成所谓的"将门世家"。

如果遵循本来的汗青轨迹,跟着辽东经略熊廷弼在泰昌元年不堪朝中御史言官的弹劾,被迫去官回籍,近些光阴于朝中风头正盛的袁应泰便会代替其位置,而面前的薛国用也会顺势升任辽东巡抚。

只可惜几个月过后,本就身材状况不佳的薛国用便因辽东日趋繁忙的公事而累倒,今后大权在握的辽东经略袁应泰再也无人掣肘。

自此,朝廷与建奴在辽东疆场的均衡被完整突破,巡抚薛国用也因为积劳成疾,于任内病逝。

但被袁应泰寄予厚望的"蒙古流民"并没有如愿为大明尽忠职守,反倒是在建奴雄师兵临城下之际,挑选了"落井下石",继而导致辽沈两座辽东重镇在短短半个月不到的时候内前后沦亡。

微微眯起眼睛,朱由校自顾自看向辽东地点方向,口中念念有词:"巡抚王化贞不堪大用,薛卿家今后莫让朕绝望..."

表情跌宕起伏的广宁兵备薛国用闻言也是一惊,心道天子坐镇中枢,竟然对千里以外的辽镇局势了如指掌。

"爱卿所言甚是,朕也是这般想的。"

他固然久在辽东,但多多极少也对京师局势有所耳闻,晓得朝中很多官员整天将"复土"挂在口中,妄图马上出兵超出浑河,安定女真。

"启禀陛下,"见朱由校直接问起此事,薛国用的心中便是一沉,细心考虑了言辞以后,方才谨慎翼翼的回禀道:"我大明固然经历萨尔浒惨败,但秘闻尚在,兵多将广,自是不消对蒙前人予以重担..."

"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辽东经略熊廷弼则是以为蒙古鞑子与建奴乃是"蛇鼠一窝",不成对其委以重担,乃至不成招安收纳,以免在战时腹背受敌。

现在,朱由校想听听薛国用的定见。

但现在大明秘闻尚在,又有熊廷弼,周永春等能臣坐镇辽东,即使有人"不甘孤单",也只能规端方矩服从中枢调令。

"启禀陛下,我大明于萨尔浒之战中丧失惨痛,虽有经略大人力挽狂澜,但眼下仍应以疗摄生息为主,不宜妄动兵器。"踌躇半晌,经历丰富的薛国用终是缓缓起家,略有些游移的朝着案牍的天子拱手说道。

他在辽东任职多年,与这些飞扬放肆的"将主"也打过很多交道,对于其脾气本性多有体味,或许此中不乏心机不轨,乃至于胡想拥兵自重之人。

"朕听闻,广宁城中倒是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