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景星凤凰(二)[第1页/共3页]
王守仁将茶汤喝了大半碗,方撂下,对沈瑞道:“如果守文在,也能与你做个师兄。他就是我发蒙的,当年还磕磕绊绊,现在第二遭,倒是不会再那么陌生。”
西林禅院,位于华亭县县西五里小昆山。
王守仁生于成化八年,算算年纪,现下应当二十六岁,可面前这青年尚未蓄须,看上去不过二十来许。他是容长脸,眉毛也不是常描述前人的剑眉、卧蚕眉,而是远山眉,下边是一双丹凤眼,霞飞双颊,唇红齿白,容颜极其俊美。
话一出口,声音沙哑刺耳。
“守文在京中,还是在余姚?”沈理道:“他也十4、五了吧,是不是该孺子试了?”
小童应了一声,没有立时就走,而是上前关了北窗,嘀咕道:“大哥都看了七曰,也该歇歇眼哩。”说罢,将窗户关得严严实实的,才出去了。
比及沈瑞跟着沈理进门,就有僧徒迎上来扣问。待传闻是来见王居士,那僧徒唱诺,便唤了个小沙弥,引两人畴昔。
沈瑞对于“德衡公”虽猎奇,可眼下却顾不得,顿时就要见王守仁。
小沙弥既送人至,便对沈理行了个合十礼,回身去了。
走过几百节台阶,两人便走到山顶。山顶阵势非常缓平,入目便是一组白墙灰瓦的修建,若非大门上挂着匾额,书着“西林禅院”四字,沈瑞几近要觉得走错处所。
王守仁摊手道:“朱子云‘格物致知’,小弟对着竹子七曰,想要格其理,不但不知,反而更加胡涂,岂不怪哉?小弟脑里都要成浆糊,莫非我实是冥顽不灵?”
沈理同老婆交代几句,让谢氏在马车里稍等,侍从也都留下,只带了沈瑞一个,兄弟两个沿台阶而上。
沈理道:“这本是陆家别业,德衡公暮年曾在此学佛,后设了禅院,欢迎十方僧徒。”
如许的丰度,入朝为官,搁在历朝历代,怕是都落得非议。王守仁倒是以全能之资,德才昭显,史乘上没有一字恶评,堪为圣贤。
王守仁暂居禅院西北一处院落中,入目便是一丛翠绿欲滴的竹子,几间房舍若隐若现。
宾主落座,沈理指了指沈瑞道:“这就是我之前与伯安提及的堂弟沈瑞,本年九岁,有志学之心,发蒙倒是担搁了……今后,就要奉求伯安教诲……”说到这里,又对沈瑞道:“快上前见过,伯安文武双全,有大才,不求你能登堂入室,只要你能学得一二,亦是毕生受用。”
禅院大门开着,偶有灰色人影闪过,都是着僧衣,有的剃发,有的倒是没有削发,那些应当是在禅院学佛的居士。
这会工夫,小童已经端了姜汤返来。
王守仁站起家来,围着沈瑞转了一圈,见其不卑不亢、淡定安闲,方扶了他胳膊,道:“起来吧,我听沈兄提过你的事……别的不敢说,这蒙师我还是能当得。”说罢,回身落座。
鼎鼎大名的阳明子,竟然是这个长相?!
沈瑞几乎惊掉下巴,怪不得之前上辈子看到王守仁的事迹时总感觉有不对劲之处。
王守仁不觉得意地笑一笑道:“大家都当我伤情落第,即便嫡亲骨肉,在我面前也添了谨慎,闹得两下不安闲。就让他们当我在外用心读书就是,可贵我得了这几年安逸。”
王守仁“啊”了一声,这才醒过神来,抬开端来,雾蒙蒙地看着门口,先看向沈瑞,随即视野沈瑞身上顿了顿,方起家道:“沈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