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边帅只负责剿杀而不必内顾[第1页/共3页]
“玄翁的意义是?”张居正问。
张居正道:“提督通州军务,关乎粮草通道,被选一名富有经历者方好。”他一笑,“玄翁,致仕两广总督刘焘,耐久与北虏打交道,做过三边总督、宣大总督,就因为奉送兵科都给事中温纯戋戋二十两银子的贺礼,竟被勒致仕,可惜了。至此用人之际,无妨起用,让他去提督通州军务。”
“兵部当速传檄宣大、蓟辽两总督,严阵以待!”张居正弥补道。
“防卫山陵者何人?”高拱又问,明显同意了张居正的发起。
今岁边报不一,东西各别。
“兴化,北边军书旁午,言俺答欲雄师进犯,内阁票拟的事,兴化就辛苦一下吧,我和江陵商讨御虏策。”高拱一扬手道。
高拱对张居正的这番话甚对劲,脸上闪现出得意的神采,道:“今北虏大肆进犯,既露形迹,但边报不一,御虏之策,不成袭故套!概而言之,不能东调西遣,惶恐失措,被老俺牵着鼻子走!”
惟公的有定见,如烛照然。且屯兵两界不动,既免多花赋税,又得疗养兵力。于东于西,皆可为重。诚得策也。近称西有行动,当不能出公筹策以外。伫俟长驱,奏功当宁也。古云:“方叔元老,克壮厥猷。”其在于今,非公而谁?
“尚嫌单弱!”高拱摆手道,“与其临期再行调取,各枝兵马既不归一,各该督抚等官又用心随贼战剿,难于照顾,须得一才望大臣埋头经理为便。”见世人不语,他道,“顺天府尹粟永禄,可从戎革之任,年初调他领顺天府,就有此考量;今给他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便可前去提督各项防护陵寝兵马。”他扫视一圈,“那么护守通粮者何人?”
边关多事,正丈夫报国之秋。辰命孔严,乃臣子勤王之日。特兹劝驾,愿早发程。仰慰九重之怀,俯作全军之气。挞彼鬼域,靖我疆场。英宏伟烈,岂不晖映今古哉!
高拱早已成竹在胸,道:“当漫衍备用诸大臣,务必做到背城布阵有人,随兵督饷有人,防卫山陵有人,护守通粮有人,俾各镇督抚诸臣,用心御虏剿杀,无牵于内顾。”他盯住郭乾,“大司马,就照此上本吧!”
郭乾难堪一笑,刚想告别,高拱见他目光飘忽,神采游移,恐其误事,便摆摆手,道:“先议一下吧,背城布阵者何人?”不等世人回应,就脱口而出,“兵部侍郎魏学曾卖力背城布阵。”又问,“随兵督饷者何人?”
写毕,交给吴兑:“兵部以军书加急收回!”又转向郭乾,“刘焘未到前,差兵部侍郎谷中虚暂代。”
放下笔,把两书再审读一遍,装入函套,放在一边,喝了口茶,又抓起笔来,展了展上面一张空缺稿笺,写下“戚帅”两字,悬笔凝神,又把笔放下,小声嘀咕着:“嗯,叔大最知戚帅,自会修书给他。”随即一笑,口中喃喃,“戚继光,当代名将,翩翩有国士风,当不会令人绝望!”
“太仆寺少卿曾省吾可用。”张居正道。
李春芳迟疑半晌,道:“喔呀!辛苦新郑、江陵了。务必谨防死守,确保京、陵无恙。”见高拱、张居正无人理睬他,只得讪讪退出。
“高阁老,兵部新增侍郎尚未到任,照刚才所说,魏学曾、谷中虚都另有职任,兵部堂上官就剩下下吏一人……”郭乾苦着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