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第3页/共3页]
一个打扮入时的男人俄然闪身扑倒墓前,大哭一声:“高阁老,你白叟家生错了处所啊!”
“晚生将高阁老刻刊的高文熟读之。不由大惊!”邵识途道,“高阁老治国方法乃更法以趋时,据实定策,力推开海禁、通海运、造海船、建水军,又欲推户部改制。兄台可知,西洋诸国日渐强大,也恰是这些套路罢了!皇上昭雪高阁老,当然表扬有加,百姓恋慕高阁老,当然仰诵不已,可高阁老真正的功劳,国人谁识之?!是以晚生感慨了一句。”
“老夫何尝不知。”徐阶叹口气,“所谓寿多则辱。叔大获咎了天下人,清理他是迟早的事,老夫岂不受扳连?”
男人道:“不瞒兄台说,晚生乃邵大俠之子邵识途。当年张居正密令江南巡抚张佳胤对我邵家斩草除根,多亏姐夫挟襁褓中的晚生翻墙逃出,留得一命。长大成人后,循先父萍踪,游走海上,结识很多西洋人,方知佛朗机诸国,已日趋强大。晚生听老辈人说,先父最敬慕者乃高阁老,又闻朝廷为高阁老昭雪,特来祭奠。”
高务观见状,方把早已预备好的奏本,差人送达都城。此时,张四维丁父忧回籍,申时行接任内阁首揆,通政司将高拱夫人张氏的奏本送内阁,申时行叮咛:“朝廷好不轻易消停了,不必再节外生枝!”
本官器本高超,才兼谋断。爰从讲幄,入赞机廷。以辅弼之任而握铨衡,则威权不免太重;自搏击之余而当枢要,则恩仇不免太明。然其人实有忧国度之心,兼负济天下之具。即如处安国亨之罪,不烦兵革而夷方自服,国体常尊,所省兵饷何止数十万。又如授那吉之降,薄示皋牢而大虏称臣,边氓安枕,所全生灵何止数百万。此皆力为区画,卓有主持。当其成败利钝之未形,不顾毁誉身家而独任。仓促去国,孤单盖棺,论者谓其意广而气高,间不符于中道,要之性刚而机浅,总不失为人臣。宜加易名之典,以劝任事之臣。其妻张氏宜与祭一坛、合葬。
张居正去世的动静传到太仓,王世贞欢畅不已,当即出发前去松江,拜见徐阶。徐阶半倚在病榻上,拿着方才接到的张居正为他八十寿诞所撰寿序,老泪纵横,哽咽不能言。
“高拱有过,也有功。”冯琦不敢冒然表态,含糊道。
家在洧川的范守己是万历二年进士,正丁忧在籍,特来祭奠高拱,闻听张居正亡故,道:“张江陵一死,必遭清理,当上本为玄翁伸冤昭雪。”遂以高拱夫人张氏的名义,拟好奏本,乘机上呈。
“可懦夫不该出言不逊。”高务观仍未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