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126[第5页/共11页]
夜幕来临,工部衙门后院,数十辆满载磁石的马车悄悄驶出。管事的寺人翻开轿帘,望着阴沉的天空喃喃自语:"填埋了地火喷口又如何?西北的流民,才是真正的野火......"话音未落,一道黑影闪过,他怀中的密信不翼而飞。
爆炸的余波如狂潮般涌来。冷青霜展开仅剩的半幅治水图,银色水流化作樊篱挡住飞溅的碎石,但帛画在磁暴中敏捷碳化。当他们终究冲出密道,身后传来惊天动地的轰鸣——白莲教总坛地点的磁石山轰然陷落,构成庞大的天坑,紫色的火焰与烟尘直冲云霄。
"去。"他回身时,断剑残片在腰间收回清鸣,"但此次我们要抢在他们前头。"他拾起桌上的密报,在"李自成"的名字上重重划过,"柳无烟说大明将亡于火,毫不但仅是地火雷那么简朴。"
"赵卿可知,礼部侍郎昨日暴毙?"天子的声音冷得像淬了冰。他缓缓展开一卷泛黄的名单,上面密密麻麻列着数十个官员名字,"工部尚书前日称病去官,带走的箱笼里,藏着西域进贡的磁母矿。"
嘉靖二十四年暮秋,六扇门的墨香混着血腥味满盈在刑房。赵莽将最后一份供状按上朱砂指模,羊皮纸上"白莲教勾搭番邦"的笔迹在烛火下泛着暗红。冷青霜擦拭着染血的软鞭,俄然停手:"听墨家传来动静,西域商队里呈现拜火教祭司打扮的人。"
三今后,茶马古道的驼铃声惊飞了林间宿鸟。戴着银质面具的西域贩子勒住缰绳,目光扫过路旁新立的石碑——上面鲜明刻着"嘉靖二十四年,天师镇地龙于此"。他伸手摩挲石碑裂缝里残留的磁石碎屑,喉间收回阴冷的笑:"中原人倒是会装点承平。"
灰尘落定之时,地底重归沉寂。赵莽从碎石堆中爬起,看动手中充满裂缝的镇龙钉残片,晓得真正的危急仍未消弭。固然临时禁止了火龙鼎,但缺失的天枢碎片、冬眠的拜火教,另有随时能够再次复苏的地火雷,都在黑暗中等候着下一次发作。而远处,阿罗珊阴冷的笑声模糊传来,预示着这场磁与火的较量,远未闭幕。
“一起下天国吧!”她的嘶吼中,火龙鼎完整失控。岩浆如喷泉般冲天而起,全部祭坛开端崩塌。赵莽将冷青霜推出伤害范围,本身却被磁流缠住脚踝。千钧一发之际,他举起镇龙钉残片,刺向鼎身最脆弱的龙首连接处。
赵莽咬紧牙关,强忍剧痛。镇龙钉残片在怀中发烫,他想起周正条记里的记录:“地火至阳,唯阴柔可克。”他猛地扯下颈间玉佩,将两块残片合二为一,注入最后一丝内力。温润的玉光与青焰相撞,产生狠恶的斥力,临时压抑住了火焰的伸展。
都城的雪下了整夜,六扇门的屋檐结满冰棱。赵莽坐在案前,几次摩挲着镇龙钉残片,金属裂纹里的血渍早已干枯,却总在深夜模糊发烫。案头摆着刚收到的密报,笔迹草率却透着紧急——"西北流民骤增,白莲教切口频现"。
与此同时,都城六扇门的密室内,赵莽将磁钥残片锁进檀木匣。匣底压着的密报上,"李自成聚众陕北"的笔迹刺得他眉心突突直跳。冷青霜展开泛黄的《禹王治水图》残卷,帛画上的银色水流仍在微小活动:"墨家在敦煌发明磁母矿异动,怕是拜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