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章 赤子[第4页/共4页]
想当年赤烈上师登上武林雄风会的时候。这九劫佛风工夫只是练到第三劫。已让中原群雄刮目相看。几十年畴昔。现现在瞧他这武傲雄昂之姿。以及一招击溃燕凌云显现出的强大功力。只怕是练过了七劫、八劫。也有能够。中原民气不古。武当香火欠丰。本身这些年來尽是忙着运营俗务。拉拢布施。武功荒废了很多。哪像西藏全民信佛。几近把家财九成以上都要献到庙里。供大喇嘛们用心修行。刚才为救燕凌云打出这一颗太乙金锋剑。算起來纯属偷袭。不成想竟如此轻描淡写地被人家接了去。换作是正面迎击。只怕更是胜算全无。
燕凌云情知事泄。喝道:“围上。”顿时身后楼门、两厢耳房军人齐出。弓弩刀枪都指向院心。
小山上人也微露讶异之色。却不是因为來人的武功。佛门以为天下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构建。人身亦不例外。本身那句“树在山间水在云”。说的是山树同源。云水同质。故而树不在山上。而在其间。云亦非映于水。而是水在天上。似二实一。用这话答复丹增赤烈的意义是:此处是聚豪阁的地盘。亦是大明国境以内。本身在这里、不在这里。受不受邀、是來是去。并无辨别。更不必明辩。而面前这黄教和尚说的“以无去法故。何得有去者。”出自《中观底子慧论颂》。恰可作本身“树在山间水在云”一句的法解。一來讲出了色法【即物质天下】无來亦无去的本质。二來也是借机提出一个问題:如果沒有來这个行动。你该在少林寺。又如何会在这里呢。即是一句话点透了本身在强词夺理的究竟。看來此僧年纪虽轻。脑筋却毫不简朴。
“且慢。”
师尊说话不能不听。巴格扎巴纳气归列。兀自忿忿不平。索南嘉措低了低头。神采倒是泰然之极。
白教中对交际换、往來通信之事都交在波洛仁钦手里。丹巴桑顿立即转头向欢乐金刚法旗下瞧去。问道:“三师弟。莫非他说的是真的。你收到过信么。”波洛仁钦点头:“哪有此事。”丹巴桑顿又问四师弟:“乌里班图。你晓得么。”不等乌里班图答复。就见大威德金刚法旗下。五师弟巴格扎巴向前迈了一步。面色冷肃隧道:“不消问了。他的來信。都是我撕掉的。索南嘉措。你借说法之机。肆意进犯我派。说你们黄教如何持戒精严。又说白教和尚如何不守戒律。妄图吃苦。有辱佛门。这会儿又來在我师尊面前两面三刀。说甚么靠讲法获得信众。真是岂有此理。”
丹增赤烈哼了一声道:“师叔二字。可不敢当啊。黄教有福。格勒巴桑收了个好门徒。你再多尽经心、使使力。把我的寺庙也都兼并畴昔就得了。”
陆荒桥见他皮肤间模糊生红。殷殷透亮。知是九劫佛风已将他体内拙火鼓到极致。心下不由懔然。
方枕诺拱手笑道:“原來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索南嘉措上师。”索南嘉措还了一礼。方枕诺道:“上师。传闻您在鞑靼传法布道非常胜利。深受俺答汗的正视。那么您此來是代表鞑靼。还是代表西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