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 联横[第3页/共4页]
刘金吾一笑代答:“还用说吗。吴时來是徐阶的弟子。不管是弹劾严嵩还是挤兑高拱。他始终是一面旗号。徐阶往哪边吹。他就往哪边飘。现在旗角抽在戚大人的脸上。那但是要不利了。”当下便给常思豪讲了事情颠末。
戚继光道:“千岁在北方。能够不知南边环境。南边倭寇当中。日本人实在只是少数。绝大部分都是汉奸。他们的成分极其庞大。除了一大部分是本地的渔民、农夫。也有一些是专职的盗匪和私运的小队。这些人不满海禁国策。为谋暴利以身试法。与倭人勾搭反叛。因为熟谙地形。说话又通。在海上有日本人做背景。到本地有地主巨富为保护。如癣如芥。极难对于。”
戚继光道:“刘总管说得极是。我一贯只懂为将。不懂为官。落得现在皇上嫌忌。朝臣架空。教我如之何如。”
“不错。”刘金吾笑道:“跟地盘上那点小钱比起來。私运所获就要丰富很多了。而私运就不成制止地与倭寇勾搭。戚大人。大倭寇头子汪直的老巢在哪。你不会忘了吧。”
戚继光想了一想。面露难色:“到南边取证拖延日久。费事重重。恐怕不是那么轻易。何况现在倭寇已平……”
刘金吾听得出他还不敢说得太明目张胆。当下笑道:“是啊。若沒这些汉奸。只是平山灭岛。以戚大人的才气武功竟然用了这么多年。那就有点太说不畴昔了。”
“老宁”便是姥姥。戚继光本是山东人。镇静之下竟冒出一句故乡方言來。顿时认识到失礼。忙收敛了笑容。
戚继光有些难堪。刘金吾嘿嘿笑着走近。眼睛往桌上略扫。啧舌道:“百二秦关哪。乖乖不得了。戚大人。要说你这回下的血本可也不小。不过也得看工具啊。这百二秦关在别人那儿或许分量足矣。到千岁这儿。如何着也得‘挂甲十万’才够看。”见戚继光脸上阴晴不定。又安抚地一笑。靠近道:“大人不必活力。我也是开个打趣罢了。你在南边征杀不易。现在扫平倭寇。不能得享繁华。反而要折在小人之手。就算你认。我都替你不甘呐。”
戚继光讪讪道:“是。是。”
刘金吾道:“大人如果一味退避。只能落个一样了局。倒不如与千岁携起手來。谋它一桩天大的繁华。”
“底下多挨骂。疆场少挨刀嘛。”常思豪说着扯了他手攥了又攥。笑道:“都是血窝子里爬出來的。明白。明白。”
刘金吾笑道:“徐阶是松江华亭人。他在朝为官。三子徐瑛跟在身边。另有宗子徐璠、次子徐琨在家。华亭地处杭州湾畔。长江三角洲南翼。属于本地冲要之处。他这两个儿子为祸乡里。恶名传遍四方。除了借‘投献’之名大量兼并地盘。天然也少不了做些犯禁的买卖。”
戚继光忙起家见礼:“刘总管。”刘金吾点指笑道:“戚大人。我就晓得你一准儿得來。特地起了个早。还是让你给超在头里了。如何。对调职的事还不断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