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草堂峰][第1页/共4页]
丹炉选址在峰顶背阴处,葛洪用罗盘定了方位,又取五方土异化灵山朱砂筑基。他赤脚站在筑基台上,口中念着《淮南子》里的炼土诀,每踏一步,空中便闪现出八卦纹路。炉成之日,他祭上三盏清酒,对彼苍遥拜:“愿得丹砂济世,不求成仙成仙。”山风掠过炉顶,竟将酒香吹散成灵芝形状,惊飞了栖息在古松上的仙鹤,松针簌簌落在丹炉边沿,如神仙撒下的祝贺。
连夜冒雨进山采药,葛洪在绝壁边发明半丛野生黄连。崖壁青苔光滑如膏,他腰间系着葛藤,左手举着火折子,右手执采药刀,俄然闻声头顶石块松动的声响。“先生谨慎!”抱朴的惊叫混着雨声传来时,葛洪已坠入两丈深的岩缝,所幸被斜生的杜鹃枝拦住,手中的黄连却无缺无损。他借着月光检察伤势,发明小腿被岩石划开寸长的口儿,却笑道:“此崖生黄连,下必有地泉,恰是《水经注》中记录的‘悬泉生良药’之地。”
春分日,他们在溪边开垦药田。葛洪用枯枝在地上画出二十四骨气莳植图,每道线条都暗含五行方位:“立春种白术,取其震位木性;雨水播茯苓,应坎位水德。”抱朴蹲在一旁,看着先生沾满泥土的手掌,俄然发明他的鬓角竟有了星星白发——那年葛洪不过三十有五,却因比年战乱与瘟疫,面庞比实际春秋衰老很多。“先生,您的头发……”少年欲言又止。葛洪却抓起一把土,让细沙从指缝滑落:“白发何足惜?能让这荒地长出拯救的草药,赛过万千乌发。”
草堂成了临时医馆,篱笆上挂满晾晒的草药,石磨日夜碾着药材。葛洪发明了“芳香熏治法”,将艾草、苍术、檀香研末,放在陶炉中燃烧,青烟满盈处,病人咳嗽声渐轻。他教村妇们用荷叶包裹草药,蒸出“清瘟饮”,并特地在药方中插手灵山特产的云雾茶:“茶能解毒,又能引药上行,此乃六合赐给灵山的良药。”
他在草堂墙壁上刻下《抱朴子》纲领,用朱砂勾画出“欲求仙者,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的警句。山民们看不懂通俗的道经,却记得他常说的“夫有始者必有终,有生者必有死”,垂垂明白长生难寻,却可借草木之力延年。寒冬时节,葛洪带着弟子们踏雪进山,寻觅越冬草药。他们在背风处发明大片忍冬,枝条上挂着冰晶,却仍然朝气盎然。他摘下几枝,呵着白气对抱朴说:“此花名‘金银花’,藤蔓左缠,应东方木气,最善解冬月热毒,可收进《本草》。”说话间,雪花落在他眉梢,却掩不住眼中的光芒。
6、拜别之际:青山留痕人未远
临行前,村民们堆积在草堂前,捧来新收的稻米、自酿的米酒。李老夫带着孙子跪下,要给葛洪叩首,被他仓猝拦住,粗糙的手把握住老夫结满老茧的手:“老伯快起,您教我辨认的野生石斛,救了很多人的性命,该是我谢您才是。”虎娃抱着一束晒干的金银花跑过来,花香混着晨露,沾湿了葛洪的衣衿:“先生,这个带着路上喝!”少年眼中闪动的泪光,让葛洪想起本身短命的季子,他揉了揉虎娃的头,将花束谨慎收进药箱。
明朝药学家李时珍宿于草堂旧址时,夜梦一名青衫羽士指导他辨认“灵山黄连”的真伪:“味苦而不涩,断面如虎魄,此真也。”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信州灵山产黄连,得地气之独厚,功擅泻火,胜于川产。”先人考据,恰是葛洪当年移植的野生种类,历经千年,仍在灵山深谷中冷静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