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玄幻奇幻 >大话灵山 > [第83章 百谷峰]

[第83章 百谷峰][第3页/共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百谷峰的夏季来得格外早。胡昭在峰顶搭建的草庐不敷三丈,却用松木隔出三间:东间置丹炉,西间堆文籍,中间设石案,可研磨药材。每日拂晓,他便背着藤筐踏雪入谷,靴底的铁钉在岩石上敲出清脆的节拍,惊起几只栖息在槲栎树上的寒鸦。

1、云巅结庐

“大哥,本日是重阳。”三弟胡信义抱着陶坛走来,坛中是母亲新酿的茱萸酒。胡文义接过酒坛,在台顶的石龛前跪下,只见石龛内供着父亲留下的青铜药壶,壶嘴方向正对着百谷峰。自父亲上山,这望亲台便成了百口的牵挂,每逢月朔十五,母亲必亲手做胡昭爱吃的茯苓饼,由文义登台祭拜,待饼凉透,便有山风将饼香送往峰顶。

胡昭留下的不但是一座山岳,更是一种隐于谷而济于世的精力。他回绝了权贵的征召,却从未回绝过百姓的病痛;他挑选了云巅的孤傲,却让千万人感遭到了人间的暖和。当望仙观的晨钟再次敲响,当百谷峰的云雾又一次漫过望亲台的石阶,胡昭的故事,就像他当年在石案上写下的“谷中有真”,永久在灵山的千谷万壑间反响,成为百姓心中,最切近人间的神仙。

周瑜沉默,忽见石案上的《黄庭经》内页飘落,纸上是胡昭新创的“谷气吐纳法”,笔迹如松针入石,暗含道家玄机。他长叹一声,解下腰间玉珏放在石案:“先生高义,周某不敢强请,唯望这玉珏能护先生全面。”

现在的百谷峰,峰顶的“松谷草庐”遗址已被石栏围住,栏柱上刻着历代文人的题咏,最驰名的是朱熹的“谷深而隐,峰高而明”,将胡昭的精力与山川融为一体。每逢腐败,望仙镇的百姓便会登上百谷峰,在草庐遗址前摆放药草与新麦,这风俗已持续千年,成了对“松谷白叟”最朴素的记念。

建安五年的霜降,灵山北麓的大济村飘着细雪。胡昭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望着西南边向的百谷峰,峰顶的积雪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像一顶神仙的玉冠。他的青布衫上还沾着秦岭的霜尘,腰间悬着的青铜药壶悄悄闲逛,壶身上“松谷”二字是昨夜借宿时用竹枝刻的——自回绝曹操的第五次征召,他已在南下的路上展转三月,终究寻到这处“前望千谷,后倚万松”的宝地。

建安十三年,孙权的使者俄然拜访大济村。为首的中郎将腰悬吴钩,身后跟着二十铁骑,在村口便喝令:“胡昭若再避而不见,便请公子随我们去建业‘做客’。”胡文义望着对方手中的吴侯手令,指甲深深掐入掌心,俄然闻声山顶传来清越的钟声——那是父亲新铸的青铜钟,专为警示山匪所备。

青龙二年的春分,胡昭在草庐内打坐时,忽见丹炉中紫烟升腾,竟在石案上凝成“归去”二字。他抚过案头的《松谷医案》,上面记取这些年治愈的三百零七例病患,指尖停在虎娃的病案处——那孩子现在已是大济村的药童,能辨百种草木之性。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