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冬至祭祖][第3页/共9页]
7、亥时初刻·灯影初寂
村庄的烟囱次第升起炊烟,新麦面的香气混着腊肉的咸香,在渐浓的雪雾中飘散。穿藏青棉袍的妇人挎着竹篮走过,篮里装着刚蒸好的荞麦馍,馍面上印着菊斑纹——那是用先人传下的木模扣出来的,模型边沿的缺口,恰是太婆年青时摔出来的。
1、酉时初刻·暮雪初霁
"雪祭的灯笼要编三十六道纹。"老周头的声音混着磨盘转动的吱呀,"你太爷爷说,当年先祖从灵山迁徙时,靠红茅草燃起的火光遣散狼群,这草生在岩缝里,根须比山藤还坚固。"虎娃似懂非懂地点头,指尖摩挲着未编完的灯笼骨架,俄然被草茎划破指尖,血珠滴在雪地上,晕开小小的红梅。
老者走向最大的雪人——那尊意味第一代先祖的雪像。他从袖中取出银壶,壶中装着晨露熔化的雪水,混着灵山野菊的汁液,悄悄洒在雪人的基座上。"先祖啊,"他低声呢喃,"今岁雪厚,麦盖三层,来年定是丰年。"
"吾族自灵山迁此,历三十六代,"陈长老展开家谱第二卷,泛黄的纸页上,迁徙线路图用朱砂勾画,"曾祖文魁公率二十青壮,负先祖牌位,涉三川,越五岭,方得此片乐土。"说到此处,他指尖划过舆图上的鹰嘴岩标记,当年父亲说过的话在耳畔反响:"山有灵,人故意,方得安身。"
3、酉时三刻·童戏初喧
老匠人们在雪人手中插上红茅灯,灯芯浸过松脂,火苗窜起的刹时,映红了雪人的"脸庞"。有个雪人握着渔叉,那是记念第三代先祖带领族人在冰湖捕鱼;另一个雪人背着药篓,篓口暴露的艾草枝,是为了怀想悬壶济世的女医祖。每盏灯笼的光影里,都浮动着细碎的金粉——那是用灵山云母石磨成的,传说能连通人神。
4、戌时初刻·首拜苍青
"把族谱匣子用绵纸裹三层。"族长长老陈崇礼的声音从后堂传来,他正对着青铜镜清算绛红法袍,金丝绣的山纹在烛火下泛着微光。鬓角的白发用茱萸枝扎成小髻,簪头嵌着的老坑翡翠映着雪光,忽明忽暗,像极了五十年前随父亲第一次祭祖时,瞥见的牌位前摇摆的烛影。
"看这处,"老学究指动手札角落,那边画着个孩童趴在灶台边偷吃糕点,"这是我曾祖父的三弟,那年他才五岁,被太姑母抓了个正着,成果被罚抄族谱三遍。"世人轰笑起来,笑声混着菊酒的香气,飘向告终着冰花的窗棂。月光给每位老者的银发都镀了层银边,他们的身影映在砖墙上,像幅会呼吸的古画。
"三拜——祈宗族永昌,文脉不断!"陈长老的声音里带着破云之势,信众们额头触地的刹时,祠堂穹顶的藻井俄然亮起微光。那是用夜明珠镶嵌的星图,对应着灵山的三十六座峰峦,现在每颗珠子都在闪动,仿佛先祖们的目光,穿越时空,落在每个子孙身上。
"雪祭者,祭山之灵,祭祖之恩。"老者的声音像松涛漫过山谷,震得檐角冰棱簌簌掉落,"百年前的雪夜,先祖们在鹰嘴岩下扑灭第一簇红茅草,火光映着雪,惊退了温饱交煎的狼群,今后每年本日,以灯为信,以雪为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