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中秋拜月][第3页/共7页]
暮色再次来临时,灵山的月桂树开端飘香,红茅地在风中起伏,像一片燃烧的月光。阿莲和小玉坐在观星台上,看着天上的圆月,发明月轮边沿多了一圈淡淡的金环,那是祭坛的月光与灵山的红茅共同织就的灵辉,也是六合对人间最夸姣的祝贺。而在灵山深处,月魄岩的月光正在固结,桂树的新叶正在伸展,等候着下一其中秋,等候着下一群心胸畏敬的人,让他们的虔诚与酷爱,再次唤醒六合间最动听的灵响。
小玉俄然指着嫦娥像,只见石像怀中的玉兔正在掉落兔毛,每根兔毛都变成了银色的书签,上面刻着分歧的祝贺:“安然”“歉收”“团聚”。信众们接住书签,发明书签上的笔迹竟与本身的心愿完整符合——那是灵山对每个虔诚者的回应。
信众们跪地捧灯,阿莲将手中的孔明灯悄悄放在月光石前,灯面上绣着母亲临终前的遗言——“愿天下织娘,手巧心明”。素纱遇火不焚,反而出现微光,灯芯处缠着的七叶莲露俄然蒸发,在灯面映出母亲的剪影。十二岁的小玉攥着兔儿灯,灯底刻着她偷偷写下的心愿:“愿阿姐不再堕泪”,现在兔眼处的红茅晶俄然亮起,像被月光吻醒的星斗。
东方出现蟹壳青时,月宫虚影垂垂消逝,但祭坛上的月光石仍在发光,每块石头都映着信众们的笑容。阿莲摸着腕间母亲留下的捣药囊,俄然明白,所谓祭月,向来都不是双方面的祈求,而是人与月、与山、与六合的对话。就像月饼里揉入的月桂与红茅,既是对天然的戴德,也是对糊口的酷爱。
“拜月三匝,心香自明。”陈真人左手持炉,右手结出“太素月印”,徐行绕行祭坛。他的每一步都精准落在月光石的星位上,道袍上的二十八宿纹随之亮起,与天上的星斗一一对应。信众们跟着他的步法调剂呼吸,俄然闻声识底传来清泉活动的声音,那是灵山深处的“月魄泉”在呼应祭典,泉水正顺着祭坛下的三十六道石缝涌出,在台阶上构成微型的月相水幕。
5、寅时心印·光海永续
小玉捧着“捣药钵”跪在阿莲右边,钵中装着新采的月桂花瓣、红茅晶粉和七叶莲露。当阿莲用玉杵捣药时,钵中俄然腾起淡蓝色的烟雾,烟雾竟凝成玉兔捣药的剪影,蹦跳着跃向祭坛中心的嫦娥像。更奇异的是,嫦娥怀中的玉兔眼睛俄然转动,蚌珠里映出信州城家家户户的灯火,每盏灯都变成了小小的玉兔形状。
“启坛——”陈真人的声音如清泉漫过青石,三十六盏琉璃灯回声而亮,灯油是用月桂花瓣浸泡了七七四十九天的茅脂,火焰呈半透明的银蓝色,将祭坛映得如同悬浮在云端的广寒宫。信众们身着素白祭服鱼贯而入,衣摆绣着银线勾画的捣药玉兔,发间簪着新折的月桂枝,枝上凝着的露水在灯光下竟闪现出“安然”“团聚”的字样——那是凌晨在灵山“月魄岩”汇集时,露水接收了岩石上千年祭文的灵气。